“有时候,不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以后,才会慢慢清楚自己要什么。”诸如德文化体系的形成,诸如课改、班改……这些我们天天在坚持,所以才有日日规范;我们样样在落实,所以才能渐渐提升。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我们在积极践行“课改+班改”模式中,每位至德人都能定位学校实际,立足自身实践,参详学生基础,不照搬,轻追逐,少画瓢,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注入丰盛的生机。如在班改中大力灌输不早到、不迟到的规则意识,小课间做好五件事(上厕所、换书本、摆桌椅、捡垃圾、喝口水),放学必做四件事(收东西、推椅子、捡垃圾、摆桌椅),带着读书以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等等,使得班改有模有样,有质有位。或在课改中欣喜地看到小组合作带来的成长力量,在全市少年宫现场交流会以及兄弟学校来校参观时,学生们以“小记者”“小导游”的身份穿梭其中,自信解说,游刃有余。或认识到小组合作不应是“一个人的热闹”,但如何切实解决这个拦路虎,大家都在不断地思索。各工作室的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不应是“坐在同一个空间的个体”,不应是“看上去是集体学习”,而要做到也必须做到敢于修正、乐于分享、善于反思,依靠集体的力量亦步亦趋,踏实前行。这是成立工作室的初衷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平常事育人,总有曲径通幽的非寻常处;常规事破题,全在豁然开朗的不经意间。学校教育层面上做事出彩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而是看你有多少是从学生角度去做的,学生喜爱,学生受益,足以慰心。如此,课改+班改将是我们永远的必做题,这更需要我们自觉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