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会在夹缝中求生存 经历代表的是最原始的真实与现状,理论就是对一个个真实现状的概括与提纯,或许我们探讨问题的的基点一定要站在理论的肩膀上。 “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它不应该只属于文学作品创作的专利,它也是理论探究的源头。 我一直致力于工会工作,见证了湄江教育工会求生存、求发展的历程。心中总有一种冲动,我要把这种感悟用文字进行转述。 我于1989年中师毕业,第二年来大江口中学工作至今。我记得很清楚,刚来学校时,学校工会工作是已经退居二线的老校长李楚才同志负责,当时他还是整个学区的工会主席,我们都称他为“李主席”。在我的感觉里,他很少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一家人住在离新校区1000米外的老校区里,老校区在半山腰中,孤独而落寞,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管牛羊不要践踏学校的小苗圃,种种蔬菜,种种花生。那时候给我唯一的“工会”记忆就是一张入会申请表,一个会员卡,还有就是年终发了80元工会福利。在我们教师的意识里,工会福利是由学区行政代管代发,好像根本与“工会”无关。 “李主席”退休后,学校校务会提名推荐的工会小组长是陈迪强老师,说是工会小组其实就是他一个人,没有组员,就一个光杆“司令”。工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哪个青年教师走进婚姻的殿堂,谁家生了个小孩,工会小组长牵头道道贺喜,教师们一起热闹热闹,就是学校和其它单位的一次简单的篮球友谊赛,根本不需要工会参与与组织,机构上的不健全,经济上的依附决定了所有事情都是可有可无的依附。其实《中国工会章程》《总则》里明文规定:“中国工会的主要社会职能是: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中国工会在企业、事业单位中。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生管理,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用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里我们不得不直面那种现状,工会真是一个模糊而淡薄的影子! 随着法治社会建设得深入,湄江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于97年终于成立了。工会主席是老教师龙萼魁同志。我有幸成为了工会基层委员会的一名委员,选举是在一次教师会上顺带选出来的,我还是很高兴,我欣喜一种意识的唤醒与重视,是一种体制建设的步伐。虽然在龙萼魁主席任职期间,我们的基委会三年里只召开过一次会议,龙主席却始终在为湄江教育工会的生存与发展奔走。为了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纪委会打算在学区所属的两所中学里建立工会活动室,办好教工之家。请人制作了活动室匾牌,一张台球桌,两张桥牌桌,然则满腔热情却因为资金制约与体制制约,愿望伴随着三张桌子在灰尘里孤独,龙主席在落寞与苦笑里收获了艰难与冷语。工会的生存注定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蹒跚,夹缝给予的是一种沉重而匆匆的挤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