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处理办法》《十项准则》心得 ——2018年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武进区漕桥小学 唐英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国家教育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处理办法和“十项准则”,就是对教师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方面,每一条既有正面倡导,又划定师德底线。 针对我们中小学教师,准则要求不得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记否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等。尽管先前也是三令五申不得有偿补课,但总有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认真履行职责,甚至严重违反师德行为,损害教师队伍整体形象。修订新的处理办法和教师十项准则,给我们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了基本底线,是对我们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的关键之举。 通过学习,我决心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立德树人”的合格教师: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要站在教师职业承担重要使命和责任的位置上,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全局角度理解准则的要求,处理好个人和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理想和民族梦想的关系,集聚奋斗力量,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二,把握基本定位,增强底线意识。准则中的禁止性规定,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要求,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三,正确理解认识,力争思想一致。准则中的禁止性规定,不是体检结果,是预防保健手册,是对我们的警示提醒,是严管厚爱。 四,坚决摒弃侥幸心态,彻底斩断利益链条。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全心全意行走在“教书育人”的单纯的“康庄大道”上。 相信大家在学习了处理办法和十项准则后,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我们的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好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