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
有幸去苏州参加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原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主任、陈鹤琴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龚佩佩的报告和七堂数学课,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毋庸置疑,新课程的推广确实给当前的课堂带来了不少新气象,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在不断更新。但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还不足以使我们高枕无忧,教学效益偏低直接困扰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只有勇于面对现实,认真解剖课堂,才可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仅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更表现在内在的思维上,即不仅仅是参与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以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知识体系,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慧的发展。
在实际的公开课、研究课中,许多教师不敢“张口”,怕被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其实,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学生面前,你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学生,这时就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问不仅是信息在师生间的传播,也是师生情感的合作与交流。作为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数学的需求。作为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这本身也是一种思考。同时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下面就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于教师的提问。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要求:针对性,不光紧扣教材,同时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明确性,问题简单明了,使学生确切掌握要求。思考性,要有一个时间差,以便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巧妙性,要善于创设情境,或在内容深处,或在关键处,特别要偏向困难学生。指向性,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要作适当提示。多样性,信息的传递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必须注意启发性,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变化;趣味性,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灵活性,表现在提问的方式灵活穿插和难度适中;预见性,教师要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恰当之处。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想提问题。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亲近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2、建立民主课堂,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提问题。学生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时,要赞扬他的勇气,给予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答不上来,不要躲避,应发动全班起讨论或善后处理。3、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寻找问题来源,让学生会提问题。如在学习内容中寻找问题;在新旧知识的矛盾与联系中发现问题;在联系生活与已有的认知中得到问题;在逆向思维中提出问题。4、合理安排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善提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就能改变学生不想提、不敢提、不会提的现状,创造一个想提、敢提、会提、善提的局面。同时在思考问题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高效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