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人
|
|
授课时间
|
|
授课班级
|
|
课题
|
|
课时
|
|
评 价 标 准
|
评 分 权 重
|
得分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目标
内容
20
|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10
|
8
|
6
|
4
|
|
2.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10
|
8
|
6
|
4
|
|
教
学
过
程
80
|
身
心
健
康
|
1.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5
|
4
|
3
|
2
|
|
2.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尊重每位学生。
|
5
|
4
|
3
|
2
|
|
3.及时反馈和情感交流,重视正面评价,以表扬激励为主。
|
5
|
4
|
3
|
2
|
|
良
好
习
惯
|
1.通过课堂检查督促,指导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自觉看书认真预习的习惯。
|
3
|
2
|
1
|
0
|
|
2.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发言、不懂就问的听课习惯。
|
5
|
4
|
3
|
2
|
|
3.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细心计算、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
2
|
1.5
|
1
|
0.5
|
|
4.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
5
|
4
|
3
|
2
|
|
基
本
技
能
|
1.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学会计算,更要学懂算理。口算、笔算、估算灵活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学生计算正确熟练,格式规范。
|
8
|
6
|
4
|
3
|
|
2.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
|
8
|
6
|
4
|
3
|
|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具备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
3
|
2
|
1
|
0
|
|
4.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
8
|
6
|
4
|
3
|
|
5. 重视学生分、画、量、摆、拼等各种动手能力的培养。
|
3
|
2
|
1
|
0
|
|
优秀品质
|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乐于思考、勇于发言的优秀品质。
|
6
|
5
|
4
|
3
|
|
2、根据教材特点相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思想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
2
|
1.5
|
1
|
0.5
|
|
3.引导学生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2
|
1.5
|
1
|
0.5
|
|
特长发展
|
1.教学、作业、练习趣味性浓,增强数学爱好者的兴趣,关注数学爱好者。
|
5
|
4
|
3
|
2
|
|
2.提升学生灵活运算的能力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
5
|
4
|
3
|
2
|
|
备注
|
优秀:90—100;良好:80—89;合格:60—79;不合格:60分以下。
|
等 第
|
|
合计
|
|
改进建议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