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案例
蒋静娟
案例背景:
《小春笋》这首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生动的场景。由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易被外界刺激感染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我采用声像交汇,鼓励奇想。
案例过程:
(1). 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
(2).出示第一句话。假如你是春雷,你怎样来叫醒春笋,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3).指导学唱这一段。
(4).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5).指导朗读。A.教师范唱。B.学生表演学唱。
接着进行听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1) 小朋友,春笋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句话。(指第二句)你发现了什么?
(2) 师:对呀!沉睡在泥土里的春笋被唤醒了,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春笋是怎样冒出来的?(媒体演示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3).师:小朋友,老师现在就是春雷,你们想来当当春笋,学学它是怎样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吗?(师唱,生表演。)
师述生表演:现在还是冬天呢,请春笋们快快睡好。春天来了,“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小春笋们赶快出来看看美丽的世界吧。呀!泥土真厚呀,你赶快使劲冲破它,石块多重呀,你快用力掀翻它,用力,用力,再用力。石块终于掀翻了,你们现在都钻出来了。
(4).师:那么刚才钻出地面做了哪些动作?(冲破 掀翻 冒出来)感觉怎样?(泥土、石块很重,我好累呀!)
(5).指导学唱第二句。(你能不能来唱唱这句歌词,让大家都知道你很用力。)3-4人唱,可以边唱边表演。
师述:春笋冒出来了,睁开眼睛一看,它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会对它说些什么?(出示图画:春天的美景)
(1).先说给好朋友或是老师听。
(2).指导说说。
案例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较活泼,自制力明显弱,要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手段,在这里,我用媒体展示春笋被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从地里冒出来”,继而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在春雨的淋浴下,节节向上,直至长成根根翠竹的动态画面,并播放伴有雷声、雨声、活泼明快的乐声,将学生引入一个赏心悦目、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此时启发学生设想:“当春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地里探出它尖尖的脑袋时,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可能还会说些什么?”让陶醉在大好春光中的孩子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当他们的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接着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 鼓动孩子们都来当一回春笋,边学唱歌曲,边模拟春笋去“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让学生“以抑扬顿挫之声,抒深切真挚之‘情”。这时,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发其换位想象:“假如你就是一个春笋娃娃,你会怎样破土而出?你如何在春风中纵情欢笑,在春雨中放声歌唱,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从内心体验倾吐出来,领悟春笋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可贵品质,激发其主动探索、不断进取的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