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学习培训 工会动态 师能建设 成果展示 教工之家 民主管理 师德建设 教代会 组织建设 网站首页
  工会动态 more>>
漕桥小学举行老教师光荣… 04-14
漕小开展了庆“三八”手… 03-06
漕桥小学举办了退休教师… 01-08
漕桥小学举行了第二十一… 12-30
漕桥小学退休教师欢聚一… 10-10
漕桥小学举行了第40个教… 09-10
《认识小数》杨霞教学设… 06-18
漕桥小学举行老教师光荣… 04-22
  工作指南 more>>
关于举行2025年常州市“… 02-17
漕桥小学2025年春退休教… 01-02
2024.12漕小教工运动会… 12-30
关于做好2025年教职工“… 12-24
漕桥小学“情暖冬日,爱… 12-20
关于举行第二十一届教工… 12-15
  最近更新
漕桥小学第二期师德讲堂… 04-14
漕桥小学举行老教师光荣… 04-14
漕小成功举办“当四有好… 03-31
漕小开展了庆“三八”手… 03-06
关于举行2025年常州市“… 02-17
168工作手册 01-24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工会专题>>成果展示>>总结报导>>正文内容
沟通,迸现教育智慧的火花
发布时间:2017-01-10   点击次数:   作者:朱叶平   来源:本站原创

 

沟通,迸现教育智慧的火花
            ——浅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朱叶平
作者简介:朱叶平,现年38岁,武进区漕桥小学教师,德育办副主任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从教20年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教师要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会善待和宽容,体验自信和成功。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沟通心灵 技巧 艺术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的引导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和心灵的开拓者。面对正处在发展变化中思想和行为不稳定的少年儿童,教师要多与之沟通交流,这是一种围绕实现教育目的,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而经常采用的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教师要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会善待和宽容,体验自信和成功。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策略和途径。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交流的基础是爱与尊重
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倾注满腔的爱,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探索语言沟通艺术才是务实的、有效的。
1、爱心是前提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用爱与学生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学生,需要教师抛弃自己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对他的真心关爱,必定会回报以最真诚的信任,学生自然就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吐露心声。师生之间以爱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道理上。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对教师的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教师的爱心会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儿克服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动不动就严加训斥,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就会对教师紧闭心灵的大门,最终导致教育活动的无效或失败。
教师的爱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真诚的欣赏和鼓励。教师要真心诚意欣赏学生的纯真、善良、可爱,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握时机,及时表示欣赏之意。教师只要做有心人,肯定能找到学生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和赞赏的学习成果。教师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
2、尊重是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真正视学生为平等的伙伴,是与自己一样值得尊重、应该被尊重的一个人。只有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与他们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师生的交流打下基础。
教师尊重学生,要做到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关心他们,时刻想着他们,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和学习进步,关心他们各方面发展和做人的好坏。教师与学生因年龄的差异,生长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认识感知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多以学生的角度、眼光和思维去观察了解世界,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的青少年,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伸出援助之手,真诚帮助他们,师生之间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教师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教师要放低高度,伏下身子走进学生心灵,用学生的心态来理解学生,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真心的沟通。学生有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老师的以身作则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高尚、阳光的教师形象,是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师生沟通的。教师要平等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定格成永远的差生,要平等对待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合适的时机是交流的最佳切入点
教师在最佳时机与学生沟通会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与其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鼓励、安慰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艺术的语言,切中问题的根源,真正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促其决心扬长避短,争取在各方面都有发展。向学生讲明一个人犯错误或者有缺点是难免的,关键的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的道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沟通的气氛缓和宽松,做到抓住点子,以理服人。
教师和学生沟通最常用的方式是面对面直接沟通,这需要注意时间和地点问题。教师要在情绪稳定、心情平和的时候找学生沟通,这样比较容易沟通成功;教师在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时,不适合找学生沟通。如果沟通交流时学生意识不到错误,教师情绪不好容易发火,导致矛盾激化,会造成教育中断或无效,因此教师要善于自我调控,不能把怒气、怨气撒到学生头上。沟通时选择合适的地点也很重要。学生自尊心很强,应尽量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指出他的错误并批评教育,这会使他们觉得丢面子,学生即使意识到错误,也不肯虚心接受。比较好的方式是在没有其他老师和学生在场的时候,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交流,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是经常性工作。平时和学生沟通,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想法和意见;学生犯错后的沟通,能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把握好合适的时机交流,多数学生都能按老师的教导去做,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方面积极改正。
三、交流的艺术是成功的关键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艾德勒说:“凡是没有艺术介入的地方,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称之为教育。”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最需要体现其工作艺术性。
1、沟通时的心理保障
老师要与学生沟通,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作知心朋友,沟通要从热爱、关心、理解学生的立场出发。面对学生这些鲜活而极富个性的群体,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动辄就摆出老师的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更不能以权压人,以势逼人,应态度谦和,以诚相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平常工作中要俯下身子融入学生之中,通过平等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消除学生内心防范与隔阂,达到双方心理相容,心心相印。对待学生要豁达大度,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冷静思考。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审视和要求,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
2、沟通时的语言艺术
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语言要委婉、含蓄和幽默。委婉和含蓄不仅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表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教师在沟通中,话虽然很有道理,但表达过于直白,学生可能会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直言不讳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把语言变得委婉些,让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是被人尊重的,学生更容易从理智上和情感上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恩格斯),幽默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的重要积极因素。人们喜欢与幽默感的人交往和交流。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恰如其分的使用些幽默的语言,既能博得学生的喜爱和敬佩,也能使同学更好的接受教师提出的批评或建议。
表扬和批评是教师经常对学生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目的是指出缺点错误,肯定优点成绩, 鼓励其扬长避短,树立信心,不断进步。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运用艺术的方式给予学生适度的赞美,要有欣喜的激情, 切勿冷面严肃和虚夸乱赞, 防止助长个人骄傲自满情绪。对处于受教育阶段青少年,要采用“表扬+批评+表扬”的方式,既让他们知道自身的长处和优点而受到表扬和赞美,也然他们明确存在的缺点错误需要改正,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树信心,逐渐完善自我。
寻找共同话题与学生交流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与学生沟通时,站在自我的角度传递信息,取得的效果一般不理想。教师要是换个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传递信息,从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如自己和学生同样年纪时有着像他们同样的想法和相同的经历、自己和他们一样关注中国足球等,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容易使谈话对象产生共鸣,建立起融洽的沟通氛围,为进一步深入地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教师要加强内在学识修养,遵守教师职业规范,不穿奇装怪服,不留奇异发型,做到整洁、朴素、大方。和蔼的面容、关切的眼神会让让学生感到随和、亲切、易接近,教师好的体态语会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会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无意识之间有助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丰富的面部表情,如表示满意和赞扬、表示亲切和友善、表示关注和兴趣等面部表情在师生沟通的中回产生强大的作用力。不同的眼神产生不同的效果。关注的眼神让学生感到受注意而得到鼓励,产生积极的思维;严肃眼神会使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亲切的眼神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倍感温暖。另外教师不应忽视沟通时的姿态、手势等的恰当运用。
4、用心聆听学生的倾诉
倾听是了解别人的重要途径。有时听比说更重要,这会让对方发泄、引导对方说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的沟通离不开倾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心中的感受。善于倾听者往往更能赢得诉说者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倾听要有耐心,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有话敢说。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回应,表示对学生讲话的重视和理解。教师要避免在学生讲话时,因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打断学生的讲话和思路,影响倾诉人的情绪,阻碍沟通顺利进行。教师对与学生沟通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舍身处地地为其着想,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供学生思考和选择,给学生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四、交流的途径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大到一次倾心的交流,小到一个关切的眼神和赞赏的微笑,都能达到与学生沟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时时处处都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无论是集体交流还是个别谈心,都力求在教育上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正是“看似小事情,能做大文章”。
1、校内交流是师生沟通的主渠道
课前,教师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一下学生的课前准备、最近的学习等情况,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上,教师要尊重学生,提问应和蔼可亲,注意沟通的技巧,不失时机地与学生用心沟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余,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更广泛,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相对要小得多,让人感觉更自由一点,沟通的地点和时间很多,教师有很多机会发现学生不易觉察的闪光点,学生也可以了解到教师课外的另一面,师生彼此了解,沟通更自然亲切,这样的交流细微之处见真情,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形成师生之间的友谊,这教师的许多工作就不那么被动了。
2、校外沟通是校内沟通的延伸
教师在校外和学生沟通会让学生感觉更真实更自然,可以使交流的严肃话题轻松化,交流的方式家常化。在自然和谐的气氛中教师满怀爱心、充满真诚地与学生交谈,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因而赢得他们的好感,这是你就会发现教育的契机,争取到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校外沟通的途径家访是首选,电话互访、调查问卷等也是很好的沟通途径,容易了解学生在课余学习和生活中较全面的情况,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其不足,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在爱心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握沟通的恰当时机、采用艺术性沟通方式和无处不在的沟通途径,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收到教育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班主任工作漫谈》作者:魏书生;
2、《班主任兵法》作者:万玮;
3、《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作者:李镇西。
 
 
  •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