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爱心+耐心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伤害
徐华新
今天教的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找规律》,课上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发言热烈,练习既快又对,我的心情自然也是爽歪歪的。
可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却发现有一个男孩居然做错了一大半,很是纳闷。
仔细看孩子的算式,正确;仔细看他的计算结果,正确。按理分析得到的数据已经很容易了,因为课上有指名分析,有小组帮教,有同桌互说思考过程,应该没问题了呀。而且在大家总结的基础上,我还板书了:在按周期规律排列的物体中,要知道第几个是什么物体,如果用算式计算,只要看余数。余1就是某一组的第一个,余2就是某一组的第二个,依次类推。没有余数,就是某一组的最后一个。怎么还会判断错误呢?
我把那个学生叫到我面前,让他把思考的过程说给我听,完全正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显然是看图时出了问题,我让他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图中相应物体的颜色说一说,果然把绿色说成了黄色,把紫色说成了蓝色。
原来是色盲!我一下子明白了。但我没有就此罢休,我要再试一试,孩子对哪些颜色分不清。
我拿出各种彩色粉笔,让孩子分辨颜色,让他比较红色和黄色、绿色和黄色、紫色和蓝色……发现孩子知道颜色有不同,但除了红色和黄色之外,其他颜色说不出到底叫什么名称。
呵呵,原来是不认识颜色!
我就教他认识基本的红黄蓝色,教他认识紫色、绿色……
再让孩子做题目时,孩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出来了。
孩子很高兴,把题目全做对了。
我也很高兴,没有轻易地责怪孩子,让孩子真正学会了做题,让孩子愉快地认识了多种颜色。
如果,在个别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错误,老师只考虑到题目简单而不仔细寻找出错原因,就一味批评甚至责骂学生,对学生留下的只是伤害,而没有丝毫的帮助。给老师自己留下的,也只有教育的遗憾。
有时,教师只要多一点点爱心,多一点点耐心,就可以避免一次可能发生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