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学习孙国华事迹心得
漕桥小学 吴学东
听说近期孙国华老师又要回漕桥初级中学居住。这事又使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孙老师的许多感人的事迹。
孙国华老师是我的老师,过去的同事,也曾是我家的楼下邻居。
对于孙老师,我有两个阶段,三个层面(教师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上的认识。
第一阶段,捐款之前。孙老师妻子常年生病,女儿痴呆,家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孙老师本人。他用全身心的爱和任劳任怨来维持着这个家庭。生活十分俭朴,家具都是四十年前制办的,唯一还能使用的电器是电饭锅。但过得也很知足。孙国华老师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是:爱家庭和生活勤俭是中华美德。当然,勤俭节约,不是倡导我们都要和孙老师一样节衣缩食,而是尽量简单一些生活,少一点铺张浪费,少一点虚荣奢华。
第二阶段,捐款之后。孙老师以实际行动,给我们每位教师乃至熟识他的人上了一节生动感人的道德课:他热爱教育事业,充满爱心,将自己和老伴省吃俭用近一辈子攒下来的190万元,捐给了自己工作过25年的我们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和资助贫困学子。他在捐赠仪式上的朴实的发言让我对他更为敬佩。他说“自己思想境界没有那么高,是偶然的善事”。“请不要说到他那么脸红,不要说到他那么心跳,自己没有那么好”。“我是在特殊情况下作出的特殊决定,是一件‘偶然’的善事”。多么感人啊。有多少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从教师层面上来讲,孙老师扎根农村教育几十年,秉持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恪守师德、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传递知识、理想、信念,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满腔热爱。孙老师毕生践行党的宗旨、履行教师承诺,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充分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范,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性。退休十几年,仍不忘教育,不仅帮助学困生补习功课,还把毕生的积蓄捐献给教育事业。我作为他的学生,感动欣慰和骄傲。
从家庭层面上来讲,他这钱原先可能是为了他那患先天愚型的女儿存的,如果不是他的患先天愚型的女儿离世,他也许不会捐赠出来。我想:父母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省吃俭用,努力为女儿尽量多地积累一些财富,作为以后的依靠,来保障他们以后的生活,是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体现。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从社会层面上来讲,他们在失去女儿后,把这钱能捐赠给教育事业,用来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以及资助贫困学子。更是感人之举。这时的孙老师只是想把这笔巨款用在更该用的地方,他这是把对女儿的爱释放到更多的莘莘学子身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孙老师坚守清贫的生活,克服自身的困难,去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把爱无限延伸。孙国华老师的举动,更是给我们教师,给整个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孙老师捐资助学事迹的出现使自己对师德师风的建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必须“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必须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的功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更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行动去播撒爱,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
我要认真学习孙国华老师高尚的师德风范,在学习中要贴近实际,注重实效,以身作则,把学习孙国华老师先进事迹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以孙国华老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争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像孙国华老师那样,做一个有良心的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