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时间:2016-01-05
点击次数:
作者:钱小文
来源:本站原创
|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要力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学中教师如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积极创设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可以做的内容,既可以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潜力。
一、用教材教——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
百分数应用题是教材中呈现的例题材料虽然也源于生活,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还有一定的距离。本节课,教师大胆选用原价、现价、降价等一系列“商店”里常见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书本知识生活化,给人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从而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开放课堂——变“知识课堂”为“生活课堂”
以往我们多是采取“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的“封闭式”教学流程,是“学后用”,但“学什么,怎样学和为什么学”只有教师心知肚明,学生却全然不知,因而学生很难从情感上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本节课,教师选择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拓展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需求,并主动进入“借助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探究数学问题”的认知活动中,这样既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本节课,教师并没有去“教数学”,而是让学生“走进商店”学数学。学生在“帮李老师选择、算算应付多少钱”的过程中,实现了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到“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的认知迁移。在“替李老师算价钱——原价是多少”的过程中,又实现了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到“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也用除法计算”的认知迁移。并通过计算便宜多少钱,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自主建构。
总之,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时刻牵引着学生的注意,调控着学生的情感,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