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一些老师认为,语文不像数学课,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其实这并不尽然。语文教育界历来主张,语文课要“实”而“活”:所谓“实”,是要保底,该学的要学,该练的要练,每一节课在学习语文上使每个学生确有所得。所谓“活”,除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语文教师应在“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上多作尝试,从而使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鼓舞人心的、有成效的、充满挑战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完全被激活,从而最终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案例描述〗:
上课伊始,我点击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博士爷爷。孩子们高兴地欢呼:“博士爷爷!”接着,屏幕上出现了几顶博士帽,博士爷爷说话了:“这些博士帽属于那些善于发现、肯动脑筋的孩子。” 这时,孩子们兴趣盎然,接下来,我就引导孩子们去“闯三关”。
以下是闯“第二关”的课堂教学实录:
CAI课件出示:
日——白 田 目 电 旦 旧 由
甲(甲鱼) 申(申请)
师:请同学们读读上面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二行的两个字有拼音,还组了词。
师:多细心呀!对,这两个字是生字,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别记住吗?
生:我用组词的方法区别记住它们:“甲”,“甲鱼”的“甲”,“申”,“申请”的“申”。
生:我能编顺口溜记住:“日”字加一竖,下通上不通就是“甲”,上通下也通就是“申”。
生:我发现后面的字都是由“日”字加上一笔组成的。
师:观察真仔细。(相机板书:加一笔)再仔细观察,有新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日”字加一撇就是个“白”字。
生:我有新的发现:同一个“日”字,加的笔画不一样,变成的字也不相同。
师:你善于发现,更善于思考,奖你一顶博士帽。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教室顿时安静下来,没有人做声,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像是在思考,有的睁大眼睛,像是在寻找新的发现……这时,我将“日”“目”“旦”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并且用红色的粉笔将“目”字里面的第二横以及“旦”字下面的一横描粗一点,然后,用手指着它们说:“博士爷爷正看着大家呢!看谁是最善于发现的孩子?”思索片刻,有三四个孩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举起了手,我没有急着请他们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生:我有新的发现,“日”同时加上一横,如果一横在里面,就是“目”字,一横在下面,就是“旦”字,一横的位置不同,字也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呀!
师:你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这顶博士帽送给你了!
(这时,又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了,并激动地站起来,大声说:“我还有新的发现。”我故作疑问状地说:“还有吗?”这时,我们班的“识字大王”再也等不及了,他竟然走上了讲台,将“田”“旧”“由”“甲”“申”五个字写在了黑板上。接着,他说:“你们看,我发现了汉字更有趣的地方:‘日’字加一竖可以变成五个不同的字。”下面的同学跟着叫起来,有的说:“是呀,一竖在里面是个‘田’字”;有的说:“一竖在左边是个‘旧’字”;有的说:“一竖上面出头是‘由’字,下面出头是‘甲’字,上下都出头是个‘申’字。”……就是在这种发现中,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享受到了识字的乐趣。)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远不止学会主动思考这一项,还包括如何在课堂上善于思考、善于与他人对话与合作,善于课后自主复习,发现规律等方面,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