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守纪律,懂规矩的教师
张红霞
2016年5月6日,我们全校老师集中阶梯教室参加了武进区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视频会议,主讲人李素君老师,通过共产党的纪律讲到老师要严明规矩纪律。从众所周知的《老毕事件》再到《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部分老师有偿补课》一点点,一针针的告诉我们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迫切性。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天真,好动,好闹,工作烦燥之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的这种习惯当成“不懂事”,不知不觉在心目中把学生分为三类:学习成绩好的被命名为“优等生”;反之为“差等生”;而“中等生”是指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老师在各项工作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特别关心“优等生“和“差等生”,而忽略对“中等生”的关注。
关于考试,老师喜欢关注两类学生,一类是“优等生”,他们能为老师扬眉吐气;另一类则是“差等生”,老师希望用关心和爱来提高他们的成绩。
关于上课,上公开课老师喜欢提问“优等生”,他们的回答比较完整、正确,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让听课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平时上课,难问题肯定是问“优等生”,老师认为其他人会不同,问了浪费时间;容易的题目,老师则喜欢提问“差等生”,老师想“差等生”都会了,“优等生”“中等生”肯定会了,就不用讲了。
参加比赛,老师首选的当然是“优等生”,因为只有选“优等生”才有可能为班级学校争光。那么,老师何时才能关心和爱“中等生”呢?他们同样也需要老师的关注、也需要老师的爱。老师若多关注他们一点、多爱他们一点,也许他们会变成优等生,但老师若一直不去关心他们,他们则可能转变成“差等生”。
让我们多关心“中等生”,“中等生”有了同样的爱,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想想,以前这样的我是不应该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和要求,优秀的学生人人喜爱,然而调皮的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副“放大镜”的眼去寻找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促进学生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沉下心来,静下心来去教育每位学生,要学会用优秀教师的品质激励自己。和优秀教师相比,我目前的思想境界还要不断提高。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把学生当作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潘家小学的鲁丽玲,鸣凰中学的夏春南,林南小学的彭红蕾三维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深深感动,要向她们学习,做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