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学习培训 工会动态 师能建设 成果展示 教工之家 民主管理 师德建设 教代会 组织建设 网站首页
  工会动态 more>>
漕桥小学举行老教师光荣… 04-14
漕小开展了庆“三八”手… 03-06
漕桥小学举办了退休教师… 01-08
漕桥小学举行了第二十一… 12-30
漕桥小学退休教师欢聚一… 10-10
漕桥小学举行了第40个教… 09-10
《认识小数》杨霞教学设… 06-18
漕桥小学举行老教师光荣… 04-22
  工作指南 more>>
关于举行2025年常州市“… 02-17
漕桥小学2025年春退休教… 01-02
2024.12漕小教工运动会… 12-30
关于做好2025年教职工“… 12-24
漕桥小学“情暖冬日,爱… 12-20
关于举行第二十一届教工… 12-15
  最近更新
漕桥小学第二期师德讲堂… 04-14
漕桥小学举行老教师光荣… 04-14
漕小成功举办“当四有好… 03-31
漕小开展了庆“三八”手… 03-06
关于举行2025年常州市“… 02-17
168工作手册 01-24
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工会专题>>教工之家>>百家争鸣>>正文内容
积极引导 守望桃李
发布时间:2017-01-12   点击次数:   作者:王雪峰   来源:本站原创

 

积极引导 守望桃李
武进区漕桥小学   王雪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语感”首次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具体要求层次是:在小学阶段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种对于语言的感悟,由感悟而产生的积累,并因此而形成的运用能力,与教师的传授、教学是分不开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应该时刻记得这一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
在现代社会,教师已不是学生知识获取的唯一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这些足以打破传统教育上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记得我给学生们上《三顾茅庐》这一课时,我还固执地认为,这样一种题材的课文,他们未必会了解多少。但是,随着课时的深入,我却越来越发现,我已经那么低估我的学生了。他们所了解的远比我想象得多。就如讲到卧龙诸葛时,学生问到了另外的一个人,名叫凤雏。虽然当时我很想斥责学生的离题,但是灵机一动,这恰好可以引起学生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兴趣。所以我只是点到为止,凤雏指的是庞统,要想了解这个人,可以在《三国》中找,当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我们抽时间交流。很多学生课后都找资料,那些资料足以把庞统介绍得纤屑不剩。一句极为平常的话,可能我们平时并不会注意到,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或许就是一种引导。
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力求这种参与是主动的,在教学中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做;在课后,也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对学习活动采取研究探索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二、引导学生从接受变为探究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必然要担当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
语文本是一个宽阔无边的知识世界,而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灵活地应用。语文课程作为一个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的学科,更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帮助学生“促进”。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上有一篇课文《动物的互惠互助》。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转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这篇课文中列举了三组动物的互惠互助,教师可以在教学其中一组动物的合作互助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两组动物的互惠互助。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之间也有互惠互助,并仿照课文的写法来进行讲述。也许,对于教师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教学设计的改变,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也许就是学习方法的改变,并且让他们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中了解大自然,逐步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教育活动,也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不能把人脑当作知识的容器来装填的,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被熏陶浸润,从而达到性情的陶冶、净化和塑造。这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教学中,大胆让学生独立实践、独立思考、自我总结,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有积极意义。
三、引导学生从消化变为内化
曾听过一位教师上《做一片美的叶子》,他没有给学生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指导他们如何读好,如何读出感情。然后再用标准普通话给学生范读,学生静静的聆听。朗读时,节奏跌宕起伏,表情生动变化,把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令人如临其境,仿佛感到叶落归根的一种伟大、一种执着、一种对根的眷恋……但是这些都是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教师除了指导他们朗读,没有一句是对文章的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能理解这是叶子对根的贡献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强调这样一篇文章反映了绿叶的什么品质,由此的拓展也是不太必要的。文学作品含情,教者传情,学者感情。在学生们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也可以体会这篇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何必一定要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硬塞给他们呢?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便达成了。而这种自主学习恰好能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一种阅读的能力,一种领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的。在这样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即便离开教师也可以用所学到的方法来体会自己阅读的文章作品,分析其优劣。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就完成了一半:用自己的见解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受教师理解的限制。
    语文教学是情感交流的教学。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美好的心灵,从而去感受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感情,并把这些所得渲染给学生。教师不是生硬地向学生传达作品中作者的感情,要注意在教学中渗透情感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一切感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感受力,让他们把单调的声、光、色、态等单调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学习《九寨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视觉感受九寨沟的雪峰的高矗和湖泊的美丽……一幅幅高、大、美的雪蜂图呈现在眼前,以此领略九寨沟美景,心灵于感受中受到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就让我们成为满足学生当发现者的阶梯吧,积极引导,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慢慢往上爬,并最终到达他们理想的高度。我们在阶梯上守望着他们的成功!
 
 
  •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