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桥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卷
(新课标知识测试30分、案例分析15分)
姓名: 得分:
一、新课标知识测试(每空0.5分,共30分)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 和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 ,适应学生 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 ,不同的人 。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 ,也应包括 和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 ,有利于 、 与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的关系, 的关系, 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 和 。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 与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 、 、 、 、 、 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 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和 。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 和 ,激励 和改进 。应建立评价目标 、评价方法 的评价体系。
5.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信息技术与 的整合,注重 。
6、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年级、第二学段 年级、第三学段 年级。
7、《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 、 、和 、 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8、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 , ,和 。
9、“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 ,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0、数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二、案例分析(15分)
[案例1]教学“圆的周长”一课(7分)
教师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由硬纸板剪成的大小不等的圆,照教材图示的方法——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先分别测量出该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再计算它们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有四个学生这样活动:生1并不认真操作,而是在玩他的圆纸板;生2连玩都不玩,而是在翻看数学书;生3在认认真真地测量、计算;生4一边观看生3的操作,一边不时碰碰他的尺,拉拉他的衣袖,进行着“破坏”……活动后,教师组织交流,上述四个学生都踊跃举手。
生1成为第一个发言者:比值是3.13。
教师高兴地表扬:很好,你很认真。板书:3.13。
接着,其他学生分别汇报了3.15,3.12,3.16……教师把这些数据一一写在黑板上,并分别表扬了这些学生。
生4不知怎的成了被教师点名的发言者。只见他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显然他的举手是假冒的。生2在背后轻轻提示“3.14”,生4毫无底气地轻声照说了。
教师喜出望外,并给出了最高级别的表扬:非常正确,你是做得最认真的!并用红笔把3.14重重写在黑板正中。
教师微笑着问: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3忽然冒出一句:老师,我计算的比值是2.98……
教师挥手打断生3的发言,非常不高兴地说:怎么会是2.98呢?看来你做得很不认真!
在一片哄笑声中,生3不知所措地坐了下来。
请就以上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一分析。
以下是两位老师上“图形中的规律”一课的两个不同片断:(8分)
[案例2]
师:同学们,老师用小棒摆三角形(PPT演示),用3根小棒摆出了一个三角形。如果老师摆出了两个三角形(如图1),此时用了几根小棒?
生:(数)5根。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数字2和5)
师:老师再摆几根小棒,构成了3个三角形,这时用了几根小棒呢?
生:(纷纷嘟嘟囔囔地小声数)7根。
子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数字3和7。)
师:老师按照这样的方式连续摆,一下子摆出了10个三角形,这时,用了多少根小棒呢?请你用小棒亲自摆一摆,看看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分组活动后汇报)
生:用了21根。
师: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都愣住了。
[案例3]
师:同学们,老师用小棒摆三角形(PPT演示),用3根小棒摆出了一个三角形。如果老师摆出了两个三角形(如图2),此时,老师添加了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生:添加了两根,一共五根小棒。
师:老师再摆几根小棒,构成了3个三角形,这时,又添加了几根小棒呢?
生:又添加了两根,加上前面的两根,一共添加了4根,这时有7根小棒。
师: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你猜一猜,摆4个三角形,一共需要几根小棒呢?先想一想,猜一猜?
生:我猜,应该是9根,理由是,在3个三角形的基础上再摆两根,就可以构成4个三角形,刚才是7根,加两根就是9根。
师:请大家用自己手中的小棒亲自摆一摆,验证刚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一致认为是9根。)
师:请大家注意,老师按照这样的方式连续摆,一下子摆出了10个三角形,这时,用了多少根小棒呢?
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觉得应该是几根小棒?并说说理由。再用小棒亲自摆一摆,验证你们小组的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验证后汇报)
生:我们小组的看法是,不用摆也能发现是21根。我们是这样想的:刚才老师先放了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以后每添加两根,可以围成一个新的三角形。所以摆10个三角形,需要在3根的基础上添加9次,所以,应该是3+2×9=21(根)。
生:我们小组也认为,不用摆也能发现是21根。不过,我们的想法更简单:先放了一根作为预备,每添加两根,可以添加一个三角形,所以,摆10个三角形,应该用了1+2×10=21(根)。
生:我们也觉得摆10个这样的三角形应该用21根,我们的想法更新奇:我们觉得,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底,其他的小棒作为斜着放的边,一共放了10+1根,所以,应该是10+10+1=21(根)
……
以上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你认为有何区别?请谈谈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