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求实课堂”课堂教学评比
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求实课堂,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素养,我们于12月7日至12月18日,进行了为期两周左右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现结合所有学科组各位评委的意见,下面由我代表校行政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 总结:
一、积极参与,学科覆盖层面广。
本次公开课涵盖所有学科,共有43位老师参加了活动,其中语文组18位,数学组9位,英语组6位,术科组8位,我和曹校长参与上课但不参评。总体来看,这次评比活动充分激发了老师们提高求实课堂教学水平的内在需求,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43位教师激情洋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彰显了学科和年段特点,也展示了每位老师的个性和风采,较好地呈现了我校求实课堂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二、备课充分,求实精神领会透。
三、重点突出,能力训练有抓手。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能够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重点突出,知识科学精当,能力训练有序。“实际、实在、实效”是我们求实课堂建设的理念。老师们的备课都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先备学生,考虑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状况和接受能力而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承秀华老师的课堂能以第一课时的学习为新课的学习起点,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的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读、找、议、说、品”的方式逐渐丰满人物形象,随机渗透写作方式指导,整节课没有花里胡哨的表演,学生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蒋朝霞老师的教学设计,讲练结合,当堂反馈,效率极高。
四、板块清晰,课堂教学效果好。
老师们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较强,精神饱满,教态自然,版块清晰。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中能努力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设计的问题合理科学,针对性强,大多数教师都能把握重点和难点,解决核心问题。如许玲华老师的课对主干知识的梳理,脉络清晰,一线贯穿。钮晓萍、吴红亚、孙凤霞、徐进伟老师的课老练自然,教学过程的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而完整。周芸老师的课,教态亲切自然,能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参与面广,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
五、美中不足,教师素质待提高。
留有缺憾的课才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空间。目前,我们在理念上、认识上基本到位,但在操作层面,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斟酌改进。综合43堂课,部分课堂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商榷调整,也供我们全体老师共勉:1、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2、教学评价调控的有效程度;3、教师解决问题的灵活性;4、教学目标的达成度;5、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处理。其实,这五个方面对我们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我们习惯了教教材,而不习惯用教材教,缺乏对教材重组和灵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课堂上习惯于按教案上课,受事先设定框框的约束,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导致在课堂上放开了而收不拢,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另外,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习惯、课堂中的种种表现,是老师培养、训练出来的,不是要求出来的。希望老师们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算、思”这些学科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干脆利落的训练、表达书面语的训练;学生课堂常规的培训,包括坐、立、写字姿势、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站好站直流利响亮的回答等。
当然,瑕不掩瑜,之所以指出存在的问题,就是希望老师们将不足改进,将长处守住,真正把这次活动当作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为我们后续的求实课堂教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因为我们建设的求实课堂,追求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课堂上无论怎么创新、怎么热闹,给孩子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思考都应该是沉甸甸的,必须让他们有真实的收获。
“深化教学改革,建设求实课堂”
课堂教学评比结果简报
一等奖(14名)
周俊吾 金云霞 承秀华 周 芸 吴春亚 黄晓芬
蒋双红 蒋朝霞 许玲华 钮小华 杨 洁 赵 艳
张红霞 吴碧波
二等奖(27名)
孙凤霞 吴红亚 朱叶平 钮晓萍 宋益斌 王 静
黄丽艳 王小燕 张 霞 杨 霞 何银东 徐进伟 梁凤凤 王林玲 邱 芳 陈耐英 王海峰 杨琴娟 陈 佳 杨小泽 王晓玲 张 成 张瑞杰 张 云 蒋 聪 卢 银 吴 樱
武进区漕桥小学
20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