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金云霞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班里有位名叫阳阳的学生,讨厌学习,让所有科任老师伤透了脑筋;喜爱打架,令许多同学避之如瘟神;脾气古怪,连我这个老班主任都有点束手无策:无论怎么教育引导,他就是软硬不吃,我行我素,真的是“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做了20多年班主任,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的学生。
一、桩桩件件,都是反面教材的典型
案例一:
一天放学路上,阳阳带着班上的几个大个子男生和其他班的几个调皮捣蛋王拦住了六(4)班的一位男生,说要教训他,吓得那位同学只能跑到副校长办公室求救。当副校长赶到现场时,阳阳他们早已逃之夭夭。第二天,副校长找到那帮人教育。开始,他们还真是“死党”,谁也不肯说,尤其是阳阳,更是玩起了选择性“失聪”,装起了“哑巴”,无论怎么教育,他都不开口。放学后,副校长把他们安排在第一会议室再次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义气,什么是兄弟,什么是正义……但没过两天,他们一伙不仅“教训”了想教训的同学,还威胁他:不许告诉老师,否则“后果自负”“有你好看的”……
案例二:
一个周五的下午4:00,学校临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我布置完家作,交代门窗管理员关好门窗,督促其他同学立即回家后,赶到阶梯教室开会了。周六早上,隔壁班的班主任就打电话告诉我:“昨天下午放学后,你班的阳阳把我班的陈形打得鼻子流血,陈形的家长当天就赶到学校找阳阳,结果没找到。”唉,又惹事了。周一早上一到学校,我就立即找阳阳了解情况。原来,上周五,我刚离开教室,隔壁班的李涛就来找我班的蒋超,说他们班的陈形骂他,希望人高马大的蒋超能帮他出头。蒋超听了马上问身边准备与他一起回家的阳阳:“你去不去?”本来爱打架的阳阳一听就来了劲,走到陈形面前,二话没说,对准他的鼻子就是狠狠的一拳。顿时,鲜血从陈形的鼻孔里流出来。陈形对阳阳的为人早有耳闻,没有还手,哭着回家告诉了爸爸。而阳阳觉得帮朋友出头了,得意洋洋地回了家,并把真实情况向妈妈作了汇报。而陈形的爸爸见儿子在学校受欺负,很心疼,就立即赶到学校,想见见这位“英雄”。我问阳阳:“当你看到陈形被你打得鼻子流血时,你是怎么想的?”他摇头。我又问:“你害怕吗?”“不怕。”他干脆地回答。于是,我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这时,我才知道,他妈妈早就知道此事,只是没有教育他,也没有与老师或对方家长联系,及时处理。我无语了:有这样的家长,难怪有这样的孩子啊!
案例三:
语文课上,勉强坐着,从不举手。估计老师讲的话在他那里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齐读课文时,嘴巴都不愿意动一下,常常拨弄两只手,偶尔还跟同桌说上一两句话。课堂作业是只在课堂上做,即使没完成,课后绝对不写一个字。下课铃一响,如果老师还不下课,他就回头看钟,提醒老师该下课了。一下课,他便冲出教室。每节课下课,他总要跑出教室,老师问他上哪儿,答案是唯一的:“厕所。”
数学课上,坐不住,常常回头回脑,交头接耳,不仅自己不要听,还影响周围的同学。作业时,他总是干坐着,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做。”数学老师无奈,把他的座位调到讲台旁边,可仍不见任何效果。
英语课上,坐不住,时常还要和几个不要好的同学挤眉弄眼。读书当然也不肯动嘴,课堂作业必须由老师指一个做一个,哪一个不指哪一个就不做。
中午,为了打乒乓,他可以不吃午饭,就狂奔着去抢乒乓桌。好几次都是老师请他去吃饭的。教室里不在的话,那他一定在乒乓桌边。放学后,他会拿着空书包跑向乒乓桌,打乒乓到5:00左右再狂奔回家。第二天,老师收家作时,他会很坦然地回答:“没做。”老师让他补出来,如果不盯着,那到放学他一个字都不会补。如果老师盯着他做,他在30分钟内能补出400字左右的通顺文章来。可在家里,就是一个字都不写。周末,常常在游戏厅能看到他的身影。测验中,语文单元测试经常不及格;数学最低只得12分;英语才2分。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他总是那么淡定,总是那么无所谓。还曾经有同学反映,阳阳亲口告诉同学说:“我就是不要学习,学习没用。”唉,急煞我了。
案例四:
一天中午,我刚吃完午饭,班里的几个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阳阳和大龙在四楼空教室打架,打得可凶了,谁也劝不了。老师快去!”说真的,听到“阳阳”的名字,我就头疼,但心里却非常着急,脚下也没含糊,我跟着学生跑到四楼空教室门口,见打架的两人满头大汗,面红耳赤。阳阳还紧紧地拽着大龙的衣领不放,周围有许多同学在围观。我走到他俩跟前时,阳阳终于把手松开。“回教室!”我边说边拉他们下楼。围观的同学也都一溜烟地跑回自己的教室去了。回到教室,按照惯例,我先问事情原委,经过。两人毫不掩饰,原来,上午第二节课,不守纪律的阳阳被老师安排坐在讲台旁边。因为大龙坐在讲台下第一张,两人成了邻居,于是两只小猴子便趁老师写板书时相互扔起了橡皮。中午饭后,阳阳走到大龙身边,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敢单挑吗?”大龙听了也来了劲,跟着阳阳就来到四楼空教室,一场单打独斗便开始了。教育了一番后我便让他们写反思。在反思中,阳阳这样写道:“……我是个爱打架的孩子,尤其爱跟男生打架……”当然,他俩无论在口头上还是书面上都保证以后不再打架。
二、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爱的教育,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甚至缺少了必要的惩罚。因为相当一部分老师不知道如何分辨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间的区别,干脆取缔了惩罚手段,更有甚者已经不敢批评学生了。每次学生犯了错,老师总是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谓循循善诱了。殊不知正面教育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用。尤其是对调皮学生,你教育时,即使他懊悔得泪流满面,过后,一切似乎很快遗忘,恶习不改。
2、家庭因素。通过了解,我知道阳阳是个外籍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回母子暂住地一趟,对孩子就是零教育。母亲没有稳定的工作(她自己说在超市工作,可阳阳说她没工作,我也从来没在附近任何一个超市见到过她的人影)。几次家访,或者打电话请她到学校,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策时,她总是推说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甚至有一次当我们问她是否有其他孩子在她家过夜时,她一口否认(其他孩子和她儿子都说有过)。发短信联系她,从来不回,老师主动打电话问起时,她说自己不会发短信。好不容易跟着孩子到了她家,见到了她,她又推说自己小学没有毕业,没有水平教儿子读书,其实就是没有一点责任心。在教育儿子方面,她不仅推卸责任,还袒护,甚至包庇儿子,当学校老师找她配合学校教育的时候,她甚至帮儿子撒谎。这样的家庭教育能教育出好的孩子来吗?
3、社会因素。现在网吧、游戏厅到处可见。虽然,有规定不准小学生进网吧、游戏厅,可一到周末,家长上班,孩子呆在家里能呆得住吗?他当然更向往极具吸引力的网络游戏了。而当这些孩子进入网吧或游戏厅时,管理人员能与“钱”过不去吗?许多从业人员的态度是来者不拒。有时,家长、老师上门寻找孩子时,他们还竟然帮着隐瞒实情。
4、个人因素。阳阳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在他心里,家长都没什么文化,生活也还过得去啊。所以他认为:学习没有用,我不要学习。他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安排在“玩”上。除了上课,人只能坐在教室里。如果老师允许他上课做他喜欢的事的话,他一定在乒乓桌前,绝不会读书、写字。还有,阳阳性格古怪,对老师的教育引导很逆反,老师主动与他交朋友,主动与他结对子,他都不接受,老师的好心他都当作驴肝肺。
三、策略研究。
1、找他谈心,寻找他的闪光点(如:只要认真写,你的字很漂亮;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肯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会大踏步向前进的。),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当优秀少年。可不知找了多少次,丝毫不见效果。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的这种方法是第一次完全失效。
2、树立榜样,鞭策他进步。我经常在班级中为阳阳寻找学习的榜样,如宰世豪、贾新栋,都是小男生,他们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讨人喜欢。希望他时刻以他们为榜样,鞭策自己取得进步。可依然不见半点效果。
3、寻找助手,督促他学习。我故意安排一个性格开朗的女生和他同坐。暗地里交代她,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时刻督促他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刚开始,有一点效果,可没几天,又不管用了。想想也是,老师的话他都几乎不听,怎么还指望他听同学的话呢?
4、经常家访,寻求家校合力。和其他老师一样,当我发现阳阳经常不完成家作,而且经常迟到时,我想到了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后,我发现,他的家庭有些特殊,不仅是外籍学生,而且爸爸常年不在家,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可也成天不在家,甚至夜不归宿。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爱、母爱。而且,前阵子,他姐姐因被妈妈打了两个耳光而离家出走,为了寻找他姐姐,还动用了警力。我想,这样的妈妈即使想管儿子,也不知怎么管,管得太严吧,又怕他跟姐姐学。所以对儿子的教育近乎放任。看来家校合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5、以心换心,投其所好。什么方法都试过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眼看还有三个月就要毕业了,可阳阳怎么办?他软硬不吃,以他目前的态度和成绩,没有哪一门功课能考及格,怎么升学呀?真是急死人了。我绞尽脑汁,终于有了一点灵感:既然他那么喜欢打乒乓,我为什么不投其所好呢?放学后,其他同学都走了,我叫住阳阳,问:“阳阳,你真这么喜欢乒乓吗?”他坦白地回答:“是。”“你打遍全校无敌手了吧?”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那还有谁是你的对手?”“六(2)班的王伦。”他干脆地说。“那你想打败他吗?”他点了点头。“我曾经是学校女教师乒乓比赛的亚军,陪你练,怎么样?”他疑惑地望着我。我接着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陪你练。”我见他有些为难,就让他先回去考虑一下,用按时完成家作的实际行动来回答我。晚上,他发来了短信:“老师,明天下雨不能玩了。”“只要你有行动,明天照样可以玩。”第二天早晨,我收到了他的小作,抄写比较工整,字数也符合规定。我立即表扬他,并告诉他还要继续看他在学校的表现。语文课上,他开始动嘴读书了,也开始动笔记笔记了。我又表扬了他。直到放学前,他的表现都令我满意。可外面还在下雨,怎么兑现我的承诺呢?看到他在收拾书包了,我走过去问他:“阳阳,任务都完成了?”他高兴地点了点头。“书也背掉了?”组长马上告诉我:“还有第四课一小段。”“那赶紧背,背掉了来告诉我。”说完,我走到讲台上批改作业,当然不会忘记经常用余光关注一下他的表现,发现他很认真地读着呢。我心里一边暗暗为自己的绝招叫妙,一边在琢磨着,下雨怎么打乒乓。十分钟后,阳阳小跑步上来告诉我,他的任务都完成了。我让他到我的办公桌上拿乒乓板和乒乓球,同时,让班里的其他同学把凳子移开,把一组14张单人课桌拼在一起当乒乓桌,把鸡毛掸子横过来搁在两个粉笔盒上当网。当阳阳气喘吁吁跑进教室,看到眼前的一切,一脸的惊喜。我说:“开始吧。”转眼间20分钟过去了,静堂铃声响了,他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照例回到办公室批改学生习作。刚上网,阳阳就跟我说话了:“老师,我到家了。”“这么快?”“我狂奔的”。
“你打乒乓时反应够敏捷!”“老师也不错啊。”“怎么样?明天还打吗?”“嗯。”“那好好表现哦!”
第三天,阳阳早晨迟到了,8点多才到校。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止一两次了,前几次,我打电话到他家,他才起床,他妈妈说,晚上她没在家,早上才回家的。那天阳阳到校后,表现不错,还被评为了“爱心天使”。放学时,不下雨了,我和他去学校乒乓桌上练习,他比昨天放得开了,打的球更好了。临走时,我嘱咐他:不要狂奔,并给了他两颗巧克力,他高兴得一蹦一跳地回家了。10分钟后,他又在网上和我聊开了:“老师,你还在学校吗?”“在啊,我在批改作文,你在干嘛?”“我正准备写家作。”“好样的。”我提议:“明天我们打比赛?”“好!”“明天6点半我叫醒你?”“不用,我能醒。”……
第四天,早上6点半,我打电话给他,他没迟到,我收到了他的语文家作。语文课上,读书的声音也稍微大了些,其他表现也不错。放学时,我们真的打比赛了,我连胜三局。但他仍然兴高采烈地回了家。10分钟后,我们还聊天:“老师辛苦了。”“看到你高兴,我不觉得累。”“谢谢老师。”“明天争取赢我一局?”“我永远也赢不了老师的。”“你表现再好些的话,我请我的师傅来教教你?”……
第五天,早上6点半,我又打电话叫早,他当然没有迟到,也按时交了语文家作。一切和第四天差不多,我又陪他打了三局乒乓。聊天中,他提出:“下次参加的人多一点?”“为什么?”“热闹些。”“看你的表现。”……
第六天早上,我没有打电话叫早,他也没有迟到,也按时交了语文家作。体育课上,他和龙旭一起来借乒乓板,我答应了,并关照他们不要争抢,按规则办事,时间也要把握好。这些,他们都做到了。放学时,我决定让他选择陪练。他选了龙旭。龙旭最近几天确实也有进步(暗地里我也跟龙旭说过,如果他表现好的话,可以加入我们的行列)。他俩虽然打得不是很精彩,可都很开心。
第七天,阳阳因数学单元测试只得12分,被留了下来,和数学老师一起分析失分原因。那天就没时间打乒乓了。
第八天,我找阳阳谈心:“如果请水平高一些的教练,你的乒乓水平提高得会更快些。假如你在英语、数学方面也有进步的话,我可以考虑请我的师傅当你的教练。”他不说话,只是微笑。既然他不愿意说,那就利用QQ跟他聊吧。放学后,我又跟他聊上了:“上午跟你说的,考虑得怎么样了?”他依然不说话,我接着说:“那就看你的行动吧。”
四:理论分析:
家庭教育中,缺乏父母关爱,教育方法不恰当。父母没有做好示范作用,导致孩子从小养成懒散、贪玩的坏习惯。学校教育中,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还有这样那样的活动要开展,真正属于孩子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所以对于这样一个贪玩的孩子来说,“玩”当然更有吸引力。老师的表扬、批评以及同学的帮助、提醒、督促已经无济于事。即使在校期间,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勉强能坐在位置上,但回家后,没有了约束,再加上网吧、游戏厅在向他招手,他又怎么能忍得住呢?
是人,都有惰性,何况是孩子呢?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他们的行为,不要把他们喜爱打乒乓,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打乒乓,看成是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包容,要允许孩子犯错,包容学生的错误,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他们一起改正错误。
爱优秀学生容易,爱一个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道德水平较低的后进生确实有难度。但成功的教育更呼唤我们爱后进生。而爱一个后进生,更需要老师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宽容与理解。有时还要对他们特别的呵护,给他们特别的爱。
宽容学生的错误。作为发展中的人,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绝对正常的教育是与惩罚无缘的。”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宽容学生,只有宽容学生,才能平等对待学生,才能消除学生自卫和自辩心理,也才能建立信任、热爱、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时声色俱厉的批评,效果远远比不上温和阳光式的批评。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有一颗爱心,才会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想用宽大的胸怀去接受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从而塑造学生的灵魂。
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更应人性化、艺术化。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班主任一定要明确其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尤其针对“问题学生”,更要懂得了解和尊重他们,一定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发现情况懂得“蹲下身子想问题”,既不要火急火燎操之过急,也不能听之任之由其发展,要真诚取信对方,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给学生最想要的。教育者不是高高在上的人,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指指点点的人,更不是漫不经心的旁观者。教育者应该是陪着孩子耐心一路长大的人,用智慧和爱呵护孩子那美好的遐想,助他们带着梦想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