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建立学科指导小组,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 三是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4)促交流: ①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导处、备课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 ③邀请专家、学者作教育形势和学科前沿信息报告;有计划谴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兄弟县市考察、学习、教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④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教研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⑤实行年轻教师导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⑥开展校际交流互助活动。 (5)倡反思: ①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②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③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3、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优化教师整体队伍。 ①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校要在提升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方面下功夫,要努力通过本科院校学历进修,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至2012年,80%以上的教师要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愿望,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本规划由校长负责制定,副校长负责实施。然后根据计划,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是课程的规划者、发展者、评价者。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实践能力。 ④抓好“名师工程”的实施 “十一五”期间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他们发展的广阔空间,切实抓好学校“名师工程”,以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使学校拥有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 ⑤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学校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年教师制订出不同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起步阶段 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宣传动员教师自我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参加师德建设讨论,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增强对个人专业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师自我诊断,专业发展自我设计阶段。 教师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自我剖析,找准优势,明确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三阶段:立足校本课程开展、校本研修、探索个性化教学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小结评估阶段。学校、教研组对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及个性化教学集体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改进阶段。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凸现并形成鲜明教学个性或特长。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和推广阶段 1、教师成果展示:收集资料、个人阶段总结、获奖论文、个性化成长档案盒。 2、学校成果展示:原始资料、汇编成册、音像集、阶段总结、积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