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教学反思 卡通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如何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认识卡通,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是本节课中我要把握好的内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怎样把这一节看似简单的绘画课上活、上实,是我要认真去把握的一个重点。美术新课标中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本课中,我力争通过让学生看、比、议、说、画、评的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1. 联系生活,激趣互动。 “卡通”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一课,要上好这节课其实也很不容易。我观摩过一些老师的课,通常都是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卡通图片,帮助学生回忆一些卡通造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对卡通有了一定的了解,造型能力也有了一些。所以我主要抓两点:一是重方法的感知,二是重想象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感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自然产生“激情想象”的需求,新的卡通形象设计的欲望便油然而生。特别是设计方法夸张变形教学环节,学生热情高涨,精彩纷呈。 2. 凸现难点,学法指导。 在学生的心目中,卡通就是一个既定的、大画家们设计出的固定的形象。比如:造型复杂的孙悟空、人人知晓的米老鼠等。殊不知,其实孩子自己就是一个潜在的卡通造型师,对于所有熟悉的物品,只要你学会了为之加上表情和动作的方法之后,都可以将其变成一个新的卡通形象。这就是说,教师要重在教会学生方法,即授之以渔。尝试画环节让学生大胆尝试,在螃蟹上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加上前面的欣赏感悟,让孩子们认同并运用。 3. 关注传统,传承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经典的卡通形象,诸如《西游记》、《哪吒闹海》、《精卫填海》《三毛》等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流传千百年,如果到我们这代丢失了,就有动摇传统文化根基的危险。因此课堂教学中,善于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儿童不但喜爱,且蕴含的教育意义也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更好地促进了儿童的知识、技能、个性及文化的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