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 武进区漕桥小学 黄晓芬 在教室里陪着小Z把作业都改完,我匆匆回到办公室叫上做作业的女儿,往家里赶去。车子刚到校门口,发现小Z还在等——看来他爸爸还没来接,打他电话也没人接听。时间已晚,且天气那么冷……稍一思量,我转头把钱包给了女儿,交待她自己上街解决晚饭,便停下来把他叫上了车。 把女儿放在小吃店门口之后,车子继续在小Z的指挥下往前行驶。路程不远,但一路没什么路灯,接近一个村庄时,小Z叫我把车停在路边,带着我走进了村子。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好一段,终于在一家门前停住。这是一家本地住户,户主热情地把我迎到了小Z家租住的房间。 里面小小的一间,昏暗一片,厨房、卧室都在里面,床前一张小桌,想必便是小Z的书桌。他妈妈刚做好饭,见到我,局促地在围裙上擦了好几遍手,嗫嚅着说不出话来。我朝他笑笑,为自己的突然到访道了歉,告诉她只是送孩子回来,没有别的事。她连忙道谢,说孩子的父亲把手机丢家里了,联系不上,可能工厂有事所以没来得及接孩子。小Z已经自己在床前的小桌上摆放好了学习用品开始作业。小Z的妈妈话渐渐多了起来,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来自外地,好不容易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安下家来。父亲的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而她由于大字不认识一个,只好在一个做笔的小作坊里做些手工活,家里开支主要靠小Z父亲的收入。我看了一眼小Z,孩子在昏黄的灯下继续写着,不时拿起修正带改着错。她又开始絮叨起来,从孩子不爱惜学习用品不知苦……字总是写不好……孩子的父亲有多累,回家还得看他学习……到后来眉头都锁到了一起。 小Z听到我们在谈论他,抬起头咧开嘴略带歉意地笑了一笑,又低下了头。这是个很没有自制力的孩子,课堂上想笑就笑想说就说,从不知纪律是何物;课后经常玩得忘记作业,忘记背书,所以每到放学的时候,他总有任务没有完成,回家要求做完的事,也不是丢了这样就是落了那样,几门功课成绩都不乐观……几位老师苦口婆心教育了多次,他总是前一秒说“哦”,下一秒又跑出了教室不见人影,这让老师们颇感头疼。他也是个特别开朗活泼的孩子,哪怕生活条件不够优越,哪怕父母唠叨甚至打骂,哪怕受到老师批评,他却从不难过从不生气,总是在对你笑……听了小Z妈妈的一番话,联系到他在学校的一贯表现,我不由想:孩子的父母不易,孩子也不易,有多少个夜晚,放学回家后,家中只有他一人,也许有的时候,等父母回来,他已在梦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是孤独的,他那些表现,何尝不是为了吸引父母、老师和伙伴们的注意呢……想到这儿,我对小Z的妈妈说时间不早要离开了,她连忙跟着我走下楼梯。 站在门口,我把想法告诉了她,我们不妨尝试换一种方式,比如尽可能多陪陪孩子,对孩子表扬、鼓励为主,过一段时间看看会不会有效果。她睁大眼睛,最后迟疑着点了点头。寒喧了几句,我跟孩子妈妈道了别,并说好保持联系,随时交流孩子的情况,便离开了。 一个多星期后的一天早读课,我照例早早来到了教室,孩子们早已在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看到我到来,读得更大声了。我在讲台上坐了下来,随手拿过作业本批阅。下课铃响,我还没来得及说“下课”,小Z突然跑了上来,把什么东西塞到我手里说:老师,送你的!就一溜烟又跑了下去,重新拿起了书,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在书后面不时打量着我的反应。我摊开手掌,这是一支圆珠笔,暗绿色的笔杆,圆润而又精致,躺在我的手心,像一团静默的墨。狐疑地看向他,还没来得及问,同学们已经都发现了,有的孩子忍不住笑:老师,今天是情人节!这是礼物!呵呵,这群小坏蛋! ………… 放学后,我照例又留在了教室,帮助几个孩子复习。叫过小Z,我拿出了那支笔:“小Z,这真是情人节礼物吗?”小Z的眼睛立刻弯成了一对小月亮:“老师,这是我和妈妈一起选的礼物,妈妈和我都想谢谢你。”“为什么呢?”“妈妈告诉我,老师说我会很棒!”两个小月亮又笑了,“老师,我会认真写字的。”孩子表达得不够完整,但我似乎明白了,也许我那天的造访改变了什么,或许是让孩子多了陪伴,或许是让家长和孩子之间多了沟通……不管怎么样,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苦心,他能感觉到,并能成为改变和前进的动力,那就最好了。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真正地爱孩子,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有效方式。而与孩子的家长、家庭及时进行沟通、接触,就是了解孩子最佳的途径。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了班里那几个令人“头痛”的孩子,不管哪个都是唯一的,父母、老师,谁不希望孩子进步呢?只要有可能,有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一种方法行不通,那么,我们就换一种试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