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小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进行了试讲。课上,孩子 们的童心童趣引起了大家的阵阵笑声,知识讲得也很透彻,得到了听 课老师的一致赞赏,最重要的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有了 收获。 课后,面对大家的肯定,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试讲中,有几个 学生的小表演,绘声绘色,我觉得是不容错过的精彩环节,我决定在 教研员来听课时还用那几个学生。 上课前, 我又做了大量的准备: 对孩子们又是 “威胁” 又是 , “利 诱” ,发言的同学发红花、发奖品,把三十六计都用上了。自以为做 了充分准备的我,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讲台。 没想到,我还是失败了! 上课时, 我心中那张 “王牌” 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 像木头似的坐着, 甚至打起了哈欠,其他学生也好象受了“传染” ,课堂一度出现了冷 场。一节课下来,我和孩子们都感觉特别累。下课了,待听课老师走后,我恼怒的批评了学生,他 们无所适从的看着我,我觉得非常沮丧。下课后,有个女孩走过来胆 怯地对我说: “老师,您不要生气了。“哦, 这节课我们上过了, ” 那些知识我们都懂了,就不喜欢上了 听了这句话,我如醍醐灌 顶。 我终于知道了,孩子们不是“本色演员”——因为他们是“学 生” ,从来不是什么“演员” 。他们上课是为了学习,不会、也不应该 为任何人去“表演” ,即使是我——他们最喜欢的老师,也不例外。 课堂,不是预先排演好的“戏” ,要有学习的氛围与活动。在品德与 生活课上,课堂的真正活动不在于教学活动是否完美,而在于是否真 实、是否有效。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放 手去说,即使他们在认识上有一些错误,有缺憾的教学更具真实感。 曾经见过这样的“魔鬼词典” :公开课,教师和学生精心排演的一出 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