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中,腊兰会开放!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唐英 小洪,高高的个子,白净的皮肤,蓬松的头发总会让人分不清他是男孩还是女孩,一说话,一口典型的四川普通话,不时还露出腼腆的笑。 这样一个看似有些羞涩的男孩子,生活中却不乏热情。每每课间、午间休息,他总会围在我的身边,如数家珍般将家中的事情一一道来。于是,我知道家里外婆喜欢他,奶奶却不太喜欢他;我知道,最近老家的亲戚来这儿游玩了;我知道爸爸昨天去上海了,带回来一块漂亮的玉石……每天上学、放学他会自觉地将教室里的饮水机打开、关上;排队外出参加活动,他会忙前忙后,指挥着小朋友排好队,遵守纪律,俨然是一个出色的小老师。 然而,一到课堂上,他又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坐在最后一排,任你的课堂上如何活跃,他永远是个局外人,低垂着头或者目光迷离地望着窗外,不知在想些什么。多少次课堂上我尽可能地放大他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他;多少次课后我与他耐心地交流谈话,想以此将他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中,融入课堂学习中来,但是一切的努力看似都是徒劳的,他依然没有丝毫变化,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在一次教研课展示中,我们学习《大海睡了》,优美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意境中,他们个个都能投入其中,一起不由自主地做着动作动情地朗读,而他依旧是一个局外人。一起听课的校长课后感慨地说:“大海睡了,我们小洪也睡了。”听此言,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他的妈妈也应邀走进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了爸爸妈妈的参与,班上孩子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课堂上满眼是一只只高举的小手,大家都想在父母面前表现一下,而家长们也把更多关注的目光集中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可是,即使是这样的课堂,即使是妈妈就坐在他后面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小洪还是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无奈的我只好主动请他起来回答了两次问题。细细观察,在众多笑逐颜开的家长中,他的妈妈也是一脸无奈与失望。 半日活动结束后,我再次将他拉到身边,告诉他,别的小朋友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上课那么认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都很开心,可是他的妈妈因为他而有点伤心。听了我的话,他沉默了。 下午的语文课再次走进课堂,惊喜地发现小洪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短短的四十分钟举手回答问题多达十多次。课结束前,我郑重其事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希望大家都像他学习,并且还特地奖励了两朵“小红花”。接过“小红花”的一刹那,他笑得是那样地灿烂。回到办公室,我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与班主任分享,并叮嘱下一节课的老师注意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只要比平时稍微好一些就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他获得前进的动力。从任课老师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我很开心。在送孩子出校门的回家的路上,我悄悄地跟他说:“如果你能在双休日之前的这两天内一直像今天表现得一样好,老师要跟校长说,校长肯定会特别喜欢你的。”当然我还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在他的父亲面前好好的夸奖了一番。 第二天一整天,我时时刻刻关注着这个孩子在我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予他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寻找一切机会来称赞他,同时还向各个任课老师了解孩子上课的情况,希望他们能跟我一起来更多地关注他。一天、两天,孩子始终如一地认真学习着。周五放学的时候,带着孩子们来到校门口,我特地把他带到校长面前,好好地向校长夸奖了一番,得到了校长的肯定他更自信了。 学期即将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小洪变得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对班级的事务也更热心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进步,从以前的学习困难学生一跃到了班级的中等水平。 他的这些变化,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让我有了一些反思: 一、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 曾在某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大意如下:作者替一位去远方的朋友看管庭院。朋友勤快,院子里常打扫得寸草不生,作者比较疏懒,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他从来不去拔。暮夏时,院子里一簇蓬勃的“野草”竟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更让人惊讶的是专家的鉴定:这竟是价值万余元一株的腊兰!殊不知这株珍稀的腊兰每年春天都会被他的朋友当成野草拔掉。朋友叹息说:“我几乎毁掉了一种奇花,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我就能发现它了。” 的确,有时候要知道这是一棵野草还是名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它开花的时间。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缺乏耐心去等待,常常是草率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使它们失去开花结果证明自己价值的时间——珍奇的“腊兰”就与我们失之交臂。 我们应该给一棵草开花的时间。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均在潜移默化间进行,这个过程需要等待。如同发现那株“腊兰”一般,教育更多的时候需要等待,等待萌芽、等待花蕾、等待绽放、等待成功!只有在老师充满期盼的目光中、盈润爱意的关怀下,学生才有可能成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 二、给每一棵草开花的养分。 无名的“野草”能开出美丽名贵的“腊兰”,与作者给予它充分的时间有关,但也离不开大自然赐予它的阳光、空气、水这些养分。而要让孩子绽放出美丽的花来,养分也缺之不可。这养分就是来自于老师对他们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也是个“顽劣”的孩子,老师每见到我的父亲,总是要告上一状。一日,我在课堂上没有做小动作,老师注意到了,在全班面前表扬了我一番。这次的表扬和鼓励竟然成了我今后继续上进的动力——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下来,在短短的一个学期,我就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为了班里的佼佼者。 可见,有的时候,老师的鼓励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当一个学生处于学习困难时期,受到的往往是忽视和批评,甚至在同学之间也处于一种被冷落的境地,那时,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教育研究者做过实验,适当的批评和鼓励都很重要,但鼓励的作用优于批评。教师的真诚的鼓励会在孩子心中产生很大的前进动力。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鼓励孩子。 表扬要掌握一个度。在刚开始的一个星期里,孩子的表现还处于一个波动期,此时我对孩子采取的是密集型的表扬方式,以此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前进动力。等到孩子的表现趋于稳定时,表扬的密度则开始渐渐减少。因为,过多的表扬,会影响到表扬的质量,会使孩子失去新鲜感,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这时我采用了师生间小秘密这样一个方法,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更让孩子获得了一种被尊重的快乐。另外,给孩子创设更多的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同阶段帮助孩子制定不同的目标,并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达成目标,这些方法的使用都能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表扬要多元化。当孩子身上出现了闪光点,有了进步时,他内心会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到他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鼓励。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经常与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我会以口头表扬、写书信、家访、送小礼物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当无数的老师、同学送上溢美之词,投去欣赏的目光时,便会在孩子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树立坚定的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 让每一棵草开花,给每一个孩子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孩子,用耐心与爱心来浇灌,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收获满园的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