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一、实验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从知识、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控制变量”是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3、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小车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 教学难点: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法”搜集证据;知道什么是“变量”,怎样“控制变量” 二、实验内容设计 以学生喜爱的赛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设计,重点放在讨论如何“控制变量”以及实验验证假设两个环节。 三、实验方法设计: 1、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提出问题,引出目标,提出假设,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最后归纳总结。 2、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中,师生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我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归纳、观察、讲解、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和表达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尊重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四、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当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提出研究的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而是在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设计实验方法、揭示实验中的关键之处后,再放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实在、朴素,但缺乏创新之处。对学生不敢大胆放手,抓着他们小心翼翼,扼杀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