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调皮学生 浅议调皮学生的形成及有效的教育方式 摘要:在当今社会,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很多种成因:自我放弃导致的、心理逆反导致的、爱出风头导致的和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针对这类调皮的学生,老师们应该采取一些积极地措施来应对。首先要做一个有魅力的、受学生尊敬的师长,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其次还要创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最后还要做好必要的家校联系,保证双方默契的配合与合作,慢慢感化调皮的学生。 关键词:调皮的成因;教育方式;尊重;平等; 活泼好动是每个小孩的天性,尤其是义务教育下的小学生们。我们一方面要好好保护学生的这种天性,另一方面也必须约束他们,让他们积极地去学习。但是不可避免的,每个班级里面,总会有几个调皮的学生。首先,我们来对学生产生调皮现象作一个大致的分析。 1、“破罐子破摔”型的自我放弃的学生。这类学生就是老师口中的典型的“无可救药”的学生。他们可能从低年级开始,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后来由于他们的探索遭遇了连续的阻碍,学习上慢慢地脱了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难度越来越大,他们的接受力越来越弱,成绩上不去,又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最后老师对他们失望,自己也开始自暴自弃,结果演变成了玩世不恭,调皮捣蛋,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 2、“厌师”型的心理逆反的学生。这类学生可能是在课堂上或者课间活动时,与某位老师发生了一些摩擦,导致他们讨厌这位老师,甚至不喜欢这位老师所上的课程,最后通过上课调皮捣蛋的方式来破坏课堂纪律、惹怒老师,来获取心理上的快感。 3、“失控”型的无意识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就是老师口中的“管不住自己”和有“多动症”的学生。前者归根结底是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所有的规范、纪律、告戒都能够进入他们的耳朵,但是在其大脑里却是一片空白,没有形成意识或者潜意识,这也就是其行为不受控制的根本所在。对于后者,这类学生可能真的是病理上的问题,注意缺陷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简称多动症。特发于儿童学前时期,活动量多是明显症状。注意缺陷障碍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伴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后面一类学生的调皮捣蛋真的是无意识的,但也并不是改不了的。 4、“英雄主义”型的爱出风头的学生。这类学生是想以捣蛋的形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扩大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尤其是在异性同学面前表现尤为明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种“出风头”的行为就是所谓的“英雄主义”。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都说孩子小,其实孩子并不小。”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调皮的孩子同样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管理和教育他们呢? 一、做一名有魅力的、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长大之后仍然记忆如新,不能忘怀的教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时代是很容易崇拜一个人的,如果教师能有幸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荣誉,对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益事呢?好的教师不但会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起点,更能够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他的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敬爱呢? 首先,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老师通过努力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质量,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学习的海洋中。因此,要解决学生上课调皮捣蛋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是否能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持久性。 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做到平等地对待他们。每个班级都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之分,切不可因为等级的分化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态度。优等生犯错了也应该批评;学困生进步了也应该给予表扬;老师不能把全部的时间都留给提优和补差上,应该多关注中等生,每个中等生都有可能成为优等生,而老师不经意间的忽视则会造就更多的学困生。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尊敬和爱戴。任何事情都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切勿压制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反抗。 然后,老师要真正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从心里关心他们。每接手一个班级,老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包括他的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奖惩情况、思想情况、家庭情况、与同学的相处情况、与其他老师的相处情况等诸多方面。这样,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前,我们就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了。在校园生活中,老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要知道他们的喜好,多与他们亲近。对于学生的点滴变化,我们都要及时予以关注,不要忽略他们一丝小小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反常行为,我们要挖掘出深层的原因,多与他们谈心,设法打开他们的心锁,解开他们的心结。 再者,老师要宽以待人,恰如其分的给予批评与鼓励。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诚实的孩子》一文中,列宁也犯过错——打碎了一个花瓶。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切不可惊慌失措,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怀有宽容之心,对学生抱有期望,宽容地对待他们。学生出现了反复,不要气馁,要有耐心,要鼓励他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对于那些迷失了方向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当然,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做出恰如其分的批评。 二、创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也是个不错的管理办法。大家时常听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学生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朋友的影响更大。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成群的调皮成对的捣蛋。好的班风和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老师要注重积极向上的班风与学风的建设。 三、积极做好家校的联系工作,“统一战线”,也能适当的收服一些调皮的学生。在平时的家访中,经常听到孩子的家长说:“孩子一点也不乖,作业没写好就看电视,说他骂他也不听,骂不好,就打他。”孩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地告诉家长,打孩子并非一种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过一次打后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家长就再打得重一点,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但使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还很可能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管教的反抗。我们建设家长采取精神鼓励、“冷处理”等方法,以取得家校教育的统一与默契,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大多数调皮的孩子精力充沛,在家中无法玩的尽兴,因而显得特别顽皮。其实调皮的学生渴望能多与人交往,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却无人作伴,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尽情玩耍,通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在家中,也可让他们多做些安静的活动。如拼图、画画、手工制作、听故事、看图书等,通过动静结合,引起孩子的兴趣,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从长时间的家校配合教育的反馈来看,大多数"调皮"孩子的行为习惯及多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进步。 对于调皮的学生,我们应给予他们多一点关心,多一份宽容,多一点鼓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调皮学生的信赖,促使他们的潜能发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然而,部分调皮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仅仅上面所提的几点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调皮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