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5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名师领航”学术周暨区钱爱芙名校长工作室数学专场活动。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我领略了武实小骨干数学教师吴志远老师和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正松两位老师的课堂,欣赏了他们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艺术化,以及仔细聆听了刘正松老师专业的主题讲座。他们鲜活的课堂和精湛的理论阐述,尤其是整个课堂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和提升数学兴趣化教学,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唤起了我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一、教师的语言魅力 从名师与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语言对比中可以知道,他们与孩子对话中无形的拉近距离,能让孩子从乏味的数学中,主动学习起来。吴老师和刘老师在与孩子们上前会亲近的与他们攀谈,不仅从中连接孩子与他们的熟悉感,还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懂得了什么,烘托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内容奠定基础。 二、精湛的教学艺术,睿智的快乐课堂 两位老师尽管风格迥异,但无一不是将“一切以孩子为本”这一宗旨贯穿课堂始终,特别是刘正松老师在课堂上倾注了他的兴趣和幽默,学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使干巴巴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同时,刘老师巧妙地引导,把“话筒”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表达自己。名师们巧妙的教学设计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精彩场面,无不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具有影响力的人格魅力。两节课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真正做回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 比如吴志远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任务驱动,碰撞出劳动与理性数学的火花。吴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用木条围一个长方形的花圃为主线任务展开。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索,学生不仅感悟出策略内涵和特征,选择列算式、方格纸画图、列表整理等方法,体现了面向不同思维状态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逐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基本思想方法。同时,吴老师用4张饿了么无门槛红包可以付多少种不同的餐费一题中,让学生分析完题意之后主动思考和表达,并能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层层递进的深度思考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 刘正松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刘老师从“意义”的含义入手,用生活中的邮票,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在情境的比较中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很饱满,层次分明,由易到难,逐步升华。让学生在知识的不断建构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四、学习感悟,自我反思 走进名师,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两位老师精彩的现场教学和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刘正松老师《教学立意的理解与提升》的专题讲座,更是贴切的反映了教学与立意之间的紧密联系。刘老师以数学教学为例,探究教学立意的内涵,分析教学立意的价值,提出“先”“新”“实”“远”的教学立意原则,以及探讨将教学立意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的有效路径。使我清晰地找到了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方向,也让我提升了认知,重新认识了数学教育教学观念。 从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来看,不管是从课程的指向,还是他们教学技术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学生之所需,发展学生之发展。 半天的学习,不仅让我近距离目睹了两位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更让我进一步地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意义,数学不光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数学教学这条路,它蕴涵的内在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也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智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