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调控教学过程。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上的交流,更有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和学生用目光来实现交流。
三、重新认识数学教学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倡导新课标中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开放、探究性的学习,将教学看成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这样在学生认知范围之内进行的教学设计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有所收益。这样可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导。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想、所感、所悟、所疑,问题让他们去提,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最后进一步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宣传和实践工作,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前途,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宣传作用和培训优势,大力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地提高全社会对课程改革的了解和支持,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目的和理念的准确把握,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力。
新课改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这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作为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应该用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