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参与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交流的需要等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提高。为此,要注重让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本领,从而真正体现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的时代特征。下面我谈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想与具体做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学生产生问题,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产生问题,而利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景,会使学生有更深的体验、更高的兴趣,能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意向。如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中,可利用计算机创设这样的情景,画片并配音:猪八戒要做一推车拉西瓜,他想:猴哥平时想的点子比我多,今天我就做一个特别的车,让他们瞧瞧。画片:一辆方形车轮的车。老师提问:八戒会得到师父夸奖吗?通过讨论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能做成方形的?从而引入到圆的探究。这样,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创设了氛围,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