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武进区中小学教师首届教育技术能力竞赛的补充通知
发布时间:2007-12-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宋益斌

 

关于举行武进区中小学教师首届教育技术能力竞赛的补充通知

 

 

有关学校:

武进区中小学教师首届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将于125日—7日(周三—周五)在崔桥小学举行。为使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井然有序,现将本次竞赛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

 

小 学 组

一、            竞赛时间安排:

125:参评教学设计与资源评选(教学设计评选标准参考附后)。

1267日:各参赛教师分组说课答辩(具体分组名单附后)。

二、            说课及答辩要求:

1、说课及答辩时间:说课10分钟,答辩3分钟。

2、建议制作说课演示文稿。

三、            说课及答辩次序:

各参赛老师于当日上午830准时到崔桥小学报到并抽签决定次序。

四、            其他相关要求:

1、说课稿一式6份,于参赛当日带来交评委组。

2、承办学校提供多媒体说课环境。如参赛教师对环境有特殊要求,请与所在学校联系,联系电话:13861045519

3、未交评审及资料费的教师请在报到时交电教中心。

   4评委组成员于当日上午800前到达该校参加评委会议。

中 学 组

一、竞赛时间安排:

1267日:各参赛教师分组说课答辩。

二、说课及答辩要求:

1、说课及答辩时间:10分钟,答辩时间5分钟。

2、建议制作说课演示文稿。

三、说课及答辩次序:

    以附件次序为准。

四、其他相关要求:

1、说课稿一式6份,于参赛当日带来交评委组。

2、承办学校提供多媒体说课环境,如参赛教师对环境有特殊要求,请与所在学校联系,联系电话:13861045519

3、未交评审及资料费的教师请在报到时交电教中心。

4评委组成员于当日上午800前到达该校参加评委会议。

5、参赛教师情况如有差错,请及时联系。

小学:13515272896 中学:13961227000

(凡参加竞赛活动的教师可在常州火车站东乘63路车到达该校,行车时间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

                                       武进区教育局电教中心

                                        2007124

 

附件一

 

教学设计评选标准参考

评价的维度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教学设计

100分)

 

 

 

 

 

 

 

 

 

 

 

 

 

 

 

 

 

 

 

 

 

 

 

 

 

 

 

教学设计

100分)续

 

课题概述

6分)

优秀(6分)

良好(4分)

一般(3分)

A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晰准确的说明

B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清晰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的意图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思想

12分)

优秀(12分)

良好(10分)

一般(6分)

A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B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C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先进的教学思想没有体现或比较陈旧

学习目标分析

12分)

优秀(12分)

良好(10分)

一般(6分)

A准确表现学习课题

B与课程学习目标一致,整体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C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D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E目标阐述清晰、具体,可评价

F以学生为对象来书写教学目标

A与学习课题相关

B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C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D目标阐述比较清晰、具体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与学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学习者特征分析

12分)

优秀(12分)

良好(10分)

一般(6分)

A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

B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介绍

C对相关教学内容和目标学习者体验的积累,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列出学生的部分特征信息

信息或表述不清晰或缺少许多

 

教学过程

34分)

优秀(30-34分)

良好(27-29分)

一般(25-26分)

A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

B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C各教学环节的操作描述具体,有清晰的目标说明

D各教学策略体现了学习者特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E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A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B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C教学策略要求明确,对师生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一致,不能有效实现总目标,形式单一,任务描述和对师生、支持的要求不清楚,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

教学评价

12分)

优秀(12分)

良好(10分)

一般(6分)

A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

B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C、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提供了教学评价,且清晰明了

未提供教学评价,或采取的评价方式不当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6分)

优秀(6分)

良好(4分)

一般(3分)

能清晰地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能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设计文本(6分)

优秀(6分)

良好(4分)

一般(3分)

教学设计文本格式规范

教学设计文本格式基本规范

教学设计文本格式不规范

 

 

 

 

 

 

信息化教案量规

 

优(40-32分)

良(31-16分)

一般(16-0分)

技术的应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0分)

1. 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有明显的关联。

2. 学习目标明确,表述清楚。

3. 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该主题的教学大纲和内容标准的要求。

4. 已经明确地说明如何变化,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5. 应用的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有一些关联。

2. 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界定。

3. 一些学习目标符合该主题的教学大纲和内容标准的要求。

4. 提供少量的变化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

5. 应用的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对于其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不清楚。

1. 应用的技术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关联不大。

2. 学习目标不明确。

3. 学习目标与该主题的教学大纲和内容标准之间的关系模糊。

4. 不能适应不同的学习者。

5. 应用的技术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优(20-16分)

良(15-8分)

一般(7-0分)

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20分)

1. 技术是使信息化教案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出版和交流的工具对信息化教案的实施很有帮助。

1. 技术是很重要,但还没有成为信息化教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信息化教案中包括了将计算机作为调查、发布和交流工具等条目。

1. 技术在信息化教案中的重要性不明显。

2. 信息化教案中很少利用计算机进行调查、发布和交流。

 

优(20-16分)

良(15-8分)

一般(7-0分)

教案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20分)

1. 教案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2. 为教案的重复使用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模式及原则。

1. 教案可以应用到其它班级。

2. 提供了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模式,但该模式的原则需要完善。

1. 教案仅适用于一个班级。

2. 教案未能提供一个可供重复使用的模式及原则。

 

优(20-16分)

良(15-8分)

一般(7-0分)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20分)

1. 信息化教案讲解了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知识,并且对学生的成果评估有明确的标准。

2.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有明确的关系。

3. 信息化教案中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进行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1. 信息化教案中所讲解的知识比较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比较明确的评估标准。

2. 目标与评价之间有一些关系。

3. 信息化教案包括一些评价工具,可以进行一些评价和评估。

1. 信息化教案中所讲解的知识比较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2. 目标与评价之间的联系不明确。

 

附件二:小学组参赛教师一览表

附件三:中学组参赛教师及顺序一览表(另见通知)

附件:   12月6日参赛教师名单(小学组).xls,   12月7日参赛教师名单(小学组).xls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