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养根
-可爱的养根
发布时间:2008-06-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各位老师:

今将我校1954年毕业生蒯小棣同志的回忆文章《可爱的养根》推荐给大家。请大家认真阅读,写出读后之感,作为六月份反思。

 

题目:可爱的养根

出漕桥东街,走过青典桥,便见青典河畔,绿树掩映之下,有几排青砖瓦房,那就是养根,我可爱的母校,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我是在小学五年级的下学期,从无锡雅言小学转到漕桥养根小学的。虽然在校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一年半,但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雅言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城市学校,学生只能在封闭的校园内,仰望头顶四角的天空。而养根小学却向大自然敞开了怀抱,没有森严的校门,没有高耸的围墙,学校旁边,便是生机勃勃的田野。满眼乡村野趣,到处都是孩子们的乐园。记得我是那一年(1953)的春天来到养根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在养根,处处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如画的校园,春日融融,杨柳依依,百鸟齐鸣。教室的屋檐下,鸟雀翻飞,雏燕在新巢中细语呢喃;墙角边,虫声鸣啾,油蛉在洞穴里纵情歌唱。美丽的蝴蝶,忙碌的蜜蜂,甚至可爱的麻雀,随时都会飞进教室里来。教室旁边的青典河,清澈见底,河心水草飘拂,水边芦苇荡漾,河岸边的参天大树,苍翠欲滴,郁郁葱葱。好吃的‘龙爪’树,可做‘子弹’的‘铳子’树,能洗衣服的皂荚树,都是我从未见过的。而且,几乎每棵树上都藏有笆斗大的鸟窝。农村的同学手脚麻利,有时会背着老师,猴子似的爬上树头,掏下一两个鸟蛋……我刚到养根,一切都觉得新鲜,一切都感到神奇,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所学校。

    当时,学校的规模不大,班级也不多。校园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是初小,后面是高小。高小的教室是一排平房,青砖小瓦,窗外有走廊。初小的教室,原先是陈家祠堂,有两进,教室前后,有很大的庭院。院内罗砖铺路,花草满地。路边一棵高大的老槐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上面悬挂着一口黄灿灿的铜钟。每天,上课下课的钟声,从老槐树的浓荫里悠悠传出,韵味无穷。院内还有两株桂花,高可丈许。每到中秋,花开满树,如繁星点点,整个校园便弥漫着醉人的幽香。这时,我们高小的同学,便有人蠢蠢欲动,总想伺机溜进前面的庭院,去观赏桂花的绰约风姿,享受桂花的迷人芳香。没人注意的时候,便偷偷折上几枝,拿到班上炫弄一番。但一般很难得逞。常常一伸手,就被长命抓住。长命是学校的工友,当时叫听差。他在学校烧饭,打钟,兼做各种杂差。看桂花不是他的工作,但是他忒(tuī)认真.伙房就在庭院边上,他做饭的时候,眼睛老盯着两棵桂花。同学大都怕他,不敢轻易造次。所以,桂花盛开的季节,长命是桂花的守护神。靠长命的守护,学校的桂花开得好,花期也长。从学校门口路过的行人,总会忍不住驻足夸赞:好香!

学校的操场,在教室的前面。场地不大,泥土地面,功能却也齐全:周围是跑道,中间是球场,场边有器械,角上有沙坑。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体育课上,跑步、做操、打球、游戏,各种活动都可同时进行。课外活动时,全校同学都上场,操场上人头攒动,一片欢腾,热闹非凡!不过,到开运动会时,操场就嫌小了。当时学校对体育运动十分重视,一年要开两次运动会,春季一次,秋季一次。为了开好运动会,老师们煞费苦心,精心安排:田赛,在学校操场进行;径赛,在学校后面的锡宜公路上进行。那时候,公路上汽车很少,半天时间,不过几辆车。安全不成问题。比赛那天,同学们像是过节,别提有多开心!老师把学生带上公路,同学们就在预先选定的比赛路段自由散开;负责安全的师生,挥舞着小红旗,在道路的两端担任警戒,注视着过往的车辆。一切准备就绪,老师一声令下,运动员,裁判员各就各位,比赛就正式开始。这样,公路变成了赛场,车道变成了跑道。运动员如离弦之箭,拉拉队吼声震天,枪声、哨声、笑声、呐喊声响成一片。而最火爆、最吸引人的场面是‘赤脚佬’上场——当时的锡宜公路还是沙石路,路面全是碎石子,一不小心便会把脚戳痛,而许多农村同学比赛时几乎全部赤脚。他们似乎有一双铁脚,在石子路上快步如飞,竟然如履平地,安然无恙,而且,总把穿鞋子的同学远远地甩在后面。不用说,比赛结束,冠军亚军几乎全是他们包了,在场的同学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赤脚佬’一上场,就把运动会推向了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涌上前去看‘赤脚佬’的精彩表演。我从未见过如此热烈、如此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

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天清晨早读,教室里书声琅琅;中午午睡,教室里又鸦雀无声;下午第一节课练毛笔字,一天大字,一天小字;每天的作业必须在学校完成,交了才能放学;晚上还必须要预习和复习。老师真有办法,小学生不住校,照样能抓好晚自习。方法是把家靠在一起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男生女生混合,好生差生搭配,定时间,定地点,集体晚自习。学习地点一般安排在学习条件较好而家长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家庭,灯油费则由大家公摊。小组建立后,老师定时巡查。这方法很灵验,真把我们管住了,特别是老师的巡查,对我们触动很大。当时刚解放不久,各方面条件都很差,路不好走,没有电,连路灯也没有。一到晚间,到处黑漆漆的,常常伸手不见五指,夜间行路十分困难。可我们的老师常常摸黑,拎着一盏马灯,来看我们学习,实在让我们感动。一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我们学习结束,正要回家。突然,老师来了。只见老师戴着斗笠,嘴里冒着热气,浑身上下都白了。一进门,便命令道:天不早了,又下雪,路上不好走,我送你们回家!望着可爱的老师,一时间,我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是好。

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呵护,终于使我们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来,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能在学习上取得一点成绩,和母校的老师实在是分不开的。

当年在养根上学的时候,只知道长命是桂花的守护神。现在回想起来,长命的敬业精神固然可敬,但母校的老师才真正是护花的使者,他们是祖国花朵的保护神。

      离开养根,一晃50多年过去了。我不知不觉,过了花甲之年,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一个垂垂老者。但是,母校情深,师恩难忘。我永远怀念母校,更怀念母校亲爱的老师!

                                                                                          2006820

 

    蒯小棣:漕桥中心小学1954年毕业生,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高邮市中学(省重点中学)校长、江苏省戏剧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高邮市政协常委,扬州市人民代表,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现为中国中等艺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高级讲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