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桥小学拾金不昧好少年张子扬接受常州市电视台记者采访
发布时间:2014-04-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兰

 

漕桥小学拾金不昧好少年张子扬接受常州市电视台记者采访

2014414上午,家住武进区湖塘镇的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陈君,拿着感谢信,来到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感谢拾金不昧的好少年——六(2)中队的张子扬。陪他一同前来的常州市电视台记者对此事进行了全程采访。 

原来,411日晚上,市民君在武进湖塘金鹰不慎掉落了一只钱包,里面有现金1900余元,还有银行卡、身份证等物。张子扬和父母正好在那儿看电影,捡到了这只钱包,于是就在电影院里等失主,哪知等了好久还是没有见到失主找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只能打开钱包,拿出身份证,拨打了“110”报警,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在警察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失主君。当警察告知君此事时,他本人都不知道钱包已丢。带着欣喜又激动的心情,他拨通了张子扬父亲的电话。当时张子扬他们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接到失主打来的电话后,他们一家二话没说,把车停在了路边,耐心地等待失主的到来。当时天色已经很晚了,而且还下着瓢泼大雨。君赶到相约的地点后,张子扬父亲把钱包还给了他。先生连声道谢,并想拿钱来回报,可是被张子扬一家人谢绝了。并且还说这钱包本来就是先生的,捡到了理应归还。先生想打听孩子的学校,他们也不肯说,还说这种事是每一个有素质的公民应该做的。

当晚,先生把这件事发到了常州化龙巷论坛上,继续寻找张子扬一家的下落。最后由常州电视台的记者牵线联系到了他们。先生今天带着感谢信和给张子扬准备的礼物表达谢意来了。当电视台记者采访张子扬时,他说:“我当时捡到钱包后,心想失主肯定很着急,就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呆在原地一起等待失主的到来。后来久等不到,我们就报警寻求帮助了。”他接着又说:“我觉得捡到东西归还失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我们学校里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这种事发生,红领巾广播站每周都会播报失物招领启示,拾金不昧的好少年越来越多了。”

先生说:“张子扬一家人的爱心之举如暖阳般照耀了我的心灵。拾金不昧本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表现,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沦丧,素质低下的现象已经太多地充斥着我们的视眼,我们不禁怀疑,我们的社会发展在素质和道德方面是否已经畸形。但是今天我看到了社会最真实阳光的一面,让我坚信我们的社会还有爱的存在,我们学校的德育方面还是有成功的表现。张子扬一家拾金不昧的表现完全是一个有高度素养和正直人品的体现。我感谢张子洋家的善良和正直,也感谢漕桥小学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有道德的学生,我今后也一定以他们一家为样样,坚持自己的人格原则,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一个充满道德正能量的社会好青年!”

德育办主任王兰老师在采访中说:“今天一大早就听到了这个喜讯,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为漕小能有这样的好学生,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自豪。张子扬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有这样的善举,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他妈妈是漕桥幼儿园的一名老师,从小就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要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而学校德育处围绕“养根”校训,为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之根,也采取了多方的举措。学生道德讲堂的开设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道风景。我们通过寻访,充分挖掘校内的好人好事,以宣讲的形式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建立道德楷模。从开设到今天,我们共开讲了十八讲,许多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好少年走进了学生心中,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今天,张子扬的举动正是我校德育活动成果的成功体现。我们一定会借此机会,大力宣讲张子扬同学的事迹,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争当最美漕小人,最美常州人。”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在素质教育中,漕桥小学对学生实施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围绕“五根”,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的提高。像张子扬这样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校内已是蔚然成风,彰显了优秀少先队员的本色,也成功展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漕桥小学供稿     稿:王       影:钱如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