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小小记者端午节前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漕小小记者端午节前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发布时间:2015-06-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金云霞

 

 

漕小小记者端午节前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619,端午节前2天,漕小小记者们吃上了自己包的粽子和自己腌制的咸鸭蛋。那个开心,怎一个喜笑颜开能形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发扬民族精神,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前,漕桥小学组织小记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了解端午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5,我校组织全体小记者进行了一次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辅导员和小记者的亲密互动中,小记者们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各地颇具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知道了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懂得了民俗文化共享,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学腌咸鸭蛋

常州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就是腌咸鸭蛋吃。511,我们把小记者按年级分成4组,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分别用饱和食盐水腌制法、白酒浸制法、面糊腌制法、五香腌制法等四种不同的方法学习腌制咸鸭蛋。小记者们首先把新鲜鸭蛋当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擦洗干净,然后分组活动。有的小组先调制面糊,接着给每个鸭蛋均匀地滚上面糊,再封入容器;有的小组先将晾干的鸭蛋放在白酒中逐个浸蘸一下,再滚上精盐,放入容器内,密封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处;有的小组烧开水,泡好饱和盐水,轻轻地把鸭蛋浸入,再密封容器;还有的先烧好五香汤料,再把鸭蛋蘸上白酒,滚上盐,浸入五香汤料后密封。通过这次活动,小记者们不仅学会了制作咸鸭蛋,而且还锻炼了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想到过几天就会尝到亲手做的咸鸭蛋,小记者们心里充满了期待。

学包粽子

端午节虽然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但会包粽子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是不是意味着传统民俗节日会因缺失文化内涵而变得寡淡无味?我们认为,传统节日的乐趣要靠每个人去感受,如果将过端午节仅仅看成是3天假期,那就违背了国家将其设立为法定节假日的初衷。包粽子看似过程繁琐,其实融入的是一种情感寄托,是对民俗的全方位继承,本身也是一项充满乐趣的劳动。如果不能吸引人们参与到包粽子中来,包粽子这门手艺也许会像许多传统老手艺一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618下午,我们把小记者分成3组,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学包三种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组织开展“粽叶飘香”包粽子比赛。活动中,辅导员和小记者们热情高涨,专注投入。有些辅导员经验丰富,在现场熏陶下“得意忘形”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一个又一个。小记者们在旁就只有看的份,主持人马上拿起话筒:“注意,注意!展手艺的同时要教会小记者包粽子,看哪个小记者包得最像样。”主持人话音一落,全场立刻大变样,时光仿佛定格在辅导员手把手地教着小记者折粽叶、装米、放馅、定型、扎绳这一系列过程中。碧绿的粽叶包进了有人的馅料,包进了浓浓的师生情谊,包进了大家的欢声笑语。

粽情飘香乐融融

619清晨,用不同方法腌制出来的咸鸭蛋和不同馅料、不同形状的粽子温馨出炉了。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在这个洋溢着浓浓的喜庆节日气氛之际,我们邀请辅导员、家长和小记者一起品尝小记者的劳动成果,让大家在了解端午佳节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家长吃到自己孩子包的粽子。家长和小记者们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表达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与支持。真是粽情飘香,其乐融融。

 

整个活动,充满了温馨祥和,体现了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调动了小记者们的积极性。整个活动,融民族情、师生情、亲情、友情于一体,每个人都感觉幸福满满。  

(供稿:漕桥小学  撰稿:金云霞  摄影:朱叶平金云霞  审核:王雪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