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小开展“分享我的家访故事”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16-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晓玲

 

漕小开展“分享我的家访故事”主题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家校联系,是漕桥小学一直思考并积极探索的一个现实课题。继横林实验小学吴亚娟校长到我校做家校联系经验介绍之后,漕桥小学全体教师启发很多,开启“让家校同心同行,合作共赢”的新举措。2016年11月10日下午,在每双周四开展校本培训的时间段,学校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分享我的家访故事”的主题活动。
会议由我校工会主席徐华新教导主持,他首先给我们分享了“转变从家访开始”——学生胡茂清和李俊的故事。一次家访,让徐教导了解到:原来胡茂清的爸爸不管孩子,是因为茂清的爷爷对小时候的茂清爸爸要求太严格,导致茂清的爸爸不爱学习。为了吸取教训,茂清的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自主发展”。徐教导了解以后,对茂清的爸爸展开了讨论:“让孩子学会自主与自约是好的,但家长要有一定的措施与方法。如果什么都不管,让孩子自主发展,就成为了自由发展,这其实是家长推卸责任的表现。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刻苦的专劲的。”徐教导接下来拿自己的自学大专、本科的事例与家长交流,说明社会上任何岗位都需要不断学习与努力,才会获得生存与发展。孩子现在管教正当时,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通过几次家访,茂清的爸爸的态度得到了转变,对老师的工作,他的态度由不支持到积极支持配合,他时常对儿子说:“老师与你非亲非故,他们那么关心你生活,帮助你学习,你要懂得感恩哪!”
六(1)班的班主任吴红亚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改变一人,带动全班”的家访故事。庄宇晨是六(1)班一个典型的学困生,几门功课会考出二三十分的成绩。卞晓忠校长了解到之后,帮吴老师想办法,确定了“改变一人,带动全班”的教育策略。他们一开始,先找庄宇晨谈话,再请他家长——庄宇晨的爷爷到校面对面的交流。这次交谈,对家长和孩子促动都很大。“打铁要趁热”,卞校长和吴老师等一行又来到庄宇晨的家里, 庄宇晨的爷爷和奶奶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原来庄宇晨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父亲常年在外,基本不管孩子,庄宇晨由七八十岁的爷爷和奶奶来照顾,这也是造成孩子学习如此之差的原因之一……几番家校联系之后,庄宇晨感受到了温暖,孩子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老师在注视着自己,关心着自己。庄宇晨有了想转变、求进步的想法,他在不断的进步。
接下来,六(3)班、六(4)班的班主任承秀华、周俊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家访故事。承老师觉得:家访让家长对孩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老师在家访中,也了解到了孩子的家庭环境与生活习惯等,教育更能有的放矢,务实有效。周老师对家访过程比较满意,但家访结果却不够理想——这个双休日此学生又没有完成作业。周老师在思考:“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并不是通过一次、两次家访就能实现的,想要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教育效果,我们还任重道远。”
曹美琴副校长也给我们带来了她的“真诚与睿智”的家访故事:寥睿的爸爸因怕烦扰,退掉了三(1)班的家长微信群。曹校长和班主任王静老师登门拜访寥睿家,看到了为什么家长不欢迎老师家访的那一幕:寥睿爸爸生意失败,卖掉公寓,他们住进了破旧的出租房。曹校长和王老师的家访打消了孩子的顾虑,家校双方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孩子的单元测试成绩在不断进步着:87,92,90,99,92。现在寥睿上课发言也积极了,回答问题更自信了。
最后,卞晓忠感谢了五位老师对本次主题交流活动认真的态度和精心的准备。他说:“五位老师的家访故事真实而朴实,给大家带来的分享实在而实效。我们要在继吴校长的报告启发后,提高执行力度,提高管理力度,推进家校联系工作。不能“有岗位没努力、有能力没表现、有进步没坚持、有问题没解决”。我们要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家校联系活动,大家共同努力,取得更大的效果。”
 
(漕桥小学供稿 撰稿:王晓玲 摄影:何银东   审核:王雪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