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发布时间:2011-0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xhx

漕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水资源严重枯竭、土壤沙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旱涝灾害加剧、物种减少……这些已时刻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面对这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们开始惊呼:“人类正在失去自己的家园。”尽管如此,人们的环保意识仍相当淡薄: 一次性筷子仍大行其道、铺天盖地的白色污染仍有增无减、水电资源的浪费触目惊心,更不用说滚滚的黑烟遮蔽了蓝天,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有限的可饮用水源……所以,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环保教育则成了新世纪教育的走向。当今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环境建设的生力军,让学生从小懂得环保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担负起环保的重任,意义十分重大。但目前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所以,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中高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正面揭示的有:《走,我们去植树》、《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沙漠中的绿洲》、《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这些文章明眼人一看就可信手拈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特殊的葬礼》、《天鹅的故事》、《生命桥》等,都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二、在课堂内体现环保教育

语文课堂是融入环保教育的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都时时刻刻谈“环保”,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实,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渗透”费时在备课,需要细水长流。

1、巧用插图,唤起环保意识

插图是刺激学生多方面感觉的有利资源,教师应活用插图,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去联想。例如利用《九寨沟》的插图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色彩斑斓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平湖瀑布。当学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丽的插图在学生中所唤起的感觉,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使其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九寨沟的美景外,还有广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有沟壑纵横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镇、马达轰鸣的工厂和矿山……他们会由衷地感叹:古老、慈爱的地球,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2、通过对比,移情感悟,激发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环境教育外,还可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环保危机感,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打破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大瀑布的昨天和今天放在一起交流。在谈瀑布“雄伟壮观”时,随着学生的介绍,大家可以一起欣赏昔日雄伟的大瀑布。在此设计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名游客,看着眼前的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它?”;在谈瀑布“逐渐枯竭”时,我们可以观看图片,然后又一次进行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是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会说什么呢?”这样通过文本内容的对比、图片的对比、音乐的对比,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感觉落差,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瀑布消失的那种惋惜之情,而且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学生打开网页观看“环保资料”,这些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是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3、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增强环保的愿望

在语文教学中,凭借重点语句的分析、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如学习《九寨沟》、《沙漠中的绿洲》、《美丽的丹顶鹤》、《白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课文时,通过分析、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所以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增强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美好愿望。

三、在课堂外强化环保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精于渗透外,教师还应该抓住时机,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一些环保小活动,以促进环境意识的增强。如在《美丽的丹顶鹤》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学生查查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找图片,也可以摘抄有关文字介绍,然后在班级中举行一次“珍稀动物展”。学生通过各种图片和资料,知道了我国还有大熊猫、扬子鳄、东北虎等珍稀动物,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感受到我们人类决不能随意地捕猎它们,必须给予它们良好的生存环境,要不然,这些珍稀动物,乃至其它的有益动物,最终将从地球上消失。看,学生在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多少丰富的环保知识啊!

四、各年级具体要求见附件表格

 

 

 

 

                                      漕桥小学教导处

 

2011.02

 

 

 

 

 

 

 

 

 

 

 

 

 

 

 

 

 

 

 

 

 

 

 

 

 

附件:

各年级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求

 

年级

环境教育渗透实施“点”

达成目标

一(下)

《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鲜花和星星》《世界多美呀》

认识、了解、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多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放小鸟》

懂得保护鸟类。

《这儿真好》 

懂得植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植树造林的热情。

二(下)

《春雨》《春晓》《月亮湾》《鸟岛》《台湾的蝴蝶谷》

认识、了解、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多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问银河》

初步了解一些关于银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

三(下)

《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槐乡五月》《荷花》《赶海》《望庐山瀑布》

《绝句》

认识、了解、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多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海底世界》

初步了解一些科技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狼和鹿》《恐龙》《雪儿》

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保护鸟类,了解一些恐龙的知识。

四(下)

《走,我们去植树》《燕子》

认识、了解、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多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

懂得保护各种动物资源。

《水》《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

懂得保护水资源和森林资源。

五(下)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认识、了解、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多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克隆之谜》

初步了解一些科技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灰椋鸟》《水》           综合性学习《节约用水》    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懂得保护鸟类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六(下)

《三亚落日》《长江之歌》《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

认识、了解、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多姿,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进一步了解海洋知识,懂得保护、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漕桥小学教导处

2011.0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