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成才。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他就是被尊为中华贤人、为后人敬仰的伟人顾炎武先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既然人们把我们比作祖国的花朵,视我们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那么,面对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我们该怎样行动起来呢?
首先,必须从小立志,立大志,也就是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仅管我们还年少,但少年是人生的春天,是播种希望和理想的黄金时代。敬爱的周总理就早在小学读书时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如果说我们人生是一条“小船”,那理想就是提供动力的“发动机”。如果少了“发动机”,“小船”便很难前进。如果说人生是一座高楼,理想就是这座“高楼”的“梁柱”,有了“梁柱”的支撑,“楼房”才能更坚固,如果少了“梁柱”,“楼房”便很容易坍塌。可见,每一个少年都应有明确的理想。有了理想,不仅能让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还能使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做每一件事;理想还有一种鞭策力,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前途和希望;理想还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能坚强一点,坚持到最后。
其次,我们还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格。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相信大家应该能不说自明。是啊!现在我们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在言行举止中培养,打牢自身道德修养的根基。成为一名知法、守法、道德高尚的人,为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一份心。
其三,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邓小平爷爷有句话说得很好:“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如果我们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去学习,不去把握机会,试问,你如何实现你的理想?你的崇高理想将永远是虚幻的,是一座海市蜃楼。
顾炎武先生就自幼勤奋好学,一生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10岁就开始阅读《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史籍。他告诫人们,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他给自己计划好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每读一本书,都要作笔记,写下心得体会,其中一部分读书笔记,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同学们,学习是求知的必要途径,学习更是成才的必经之路。古今中外的人才,不都是勤奋刻苦的学习才取得成功的吗?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需要人才,这一切都要通过学习才能得到呀!
现在,我们要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将学习视为自己的终生伴侣,从小就学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年朋友们,党和人民对大家充满了希望,让我们从小学名人,立大志,像顾炎武先生那样,把自己的命运、历史的使命联系起来,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共同呼喊:“创美好明天,我们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