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校园之星 五彩活动 板报之窗 活动课程 计划总结 红领巾新闻 辅导员天地 论文案例 网站首页
板报之窗 更多>>
劳动最光荣(六2第三期)…05-13
五(2)中队第三期黑板报…05-11
清明追思 缅怀先烈(六2第…04-28
开学啦(六2第一期)04-28
五(2)中队第二期黑板报…03-31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3-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30
第二期黑板报:清明缅怀先…03-27
清明追思英烈志(四1中队…03-07
活动课程 更多>>
《走向海洋,珍爱生命之水…06-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6-2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6-1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5-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5-29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05-28
《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04-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4-2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4-27
《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03-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28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专题网站>>少先队>>五彩活动>>相约古镇甪直,寻访叶圣陶足迹
相约古镇甪直,寻访叶圣陶足迹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09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兰      来源:本站原创

相约古镇甪直,寻访叶圣陶足迹

——漕桥小学红领巾小记者采风活动

1208日,漕桥小学红领巾小记者们在王雪峰副校长等十多位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素有“神州水乡第一镇”之美称的甪直古镇采风。

甪直是名副其实的古镇,与苏州同龄,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来到甪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镇牌坊,穿过牌坊,街口屹立着一头石雕怪兽,名曰“甪瑞”,镇守着这里小小的古镇。古镇依水而建,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河道上横跨着建于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各式石桥近40座。这些风格各异的桥梁宛如一根根筋脉与血管,将古镇星罗棋布的水巷与老街紧紧链接在一起。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称甪直古镇为“中国古代桥梁博物馆”。

走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听着柔糯的吴侬软语、观赏着狭窄的河道、古朴的房屋、穿梭的渔船,不禁令人联想起那句江南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小记者们首先来到了沈宅参观,那是晚清教育家沈伯寒的住宅,一座石库门大院,里面陈列着旧式桌椅。沈伯寒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教育学,后来回乡后开办了甫里小学,这是他对家乡的一大贡献!

穿过沈宅,小记者们直奔保圣寺,寻访叶圣陶足迹。甪直是叶圣陶这位教育家、文学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他把甪直比作培育自己成长的“摇篮”,对甪直情有独钟,在世时称之为“第二故乡”,去世后竟然选择长眠于此,真钦佩他老人家的独特视野和深沉的眷恋之情。1988年,94岁的叶老在北京逝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将当年叶老执教的几处旧址重行整理,辟为叶圣陶纪念馆,与保圣寺仅一墙之隔。小记者们对叶老当年在甪直教书时推行教育改革而亲手创办的“生生农场”很感兴趣,围着导游姐姐问个不停。“生生农场”,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师生结伴走进试验田,他们用大脑思考,用双手实践,传承着、创新着叶圣陶先生的“生生精神”。

走出叶圣陶纪念馆,沿着河边的石子街往前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小记者们来到了因叶圣陶的经典之作《多收了三五斗》而享有盛名的万盛米行,如今的米行河埠头,不再有如织的粮船,仓库里也不见一粒米。只见正室内陈列着一批江南水乡老式的农具犁、耙等等以及加工谷米的各式器具,甚至还有长长的水车,登上横杠踩踏便可传出水流翻滚的“哗哗”声。孩子们对此饶有兴趣,有的推磨盘,有的踩水车,忙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一片。不过,通过导游姐姐详细的介绍,孩子们还是充分了解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盘中餐乃“粒粒皆辛苦”。站在古镇的河埠头,回眸今日的“万盛米行”,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最后,小记者们还驻足在王韬纪念馆、水乡农具博物馆、萧芳芳演艺馆、江南文化园等历史人文景观,采访了甪直旅游公司周雪中总经理。孩子们在充分领略江南水乡风情的同时,更多地体味到了小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可谓不虚此行。

漕桥小学供稿 撰稿:王 兰 摄影:何银东、宋益斌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