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知多少》活动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可是,现在有多少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它到底有多大的意义?所有关于它们的故事、习俗、起源……,都有待我们去真正了解、发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同学们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很少。针对当今的青少年过少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为了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我们进行了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希望能够让身边的青少年更加地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提高同学们探究学习的能力和让更多的同学在更大程度上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二、研究内容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的历史和背景(查找资料)
2、查找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其他内容的资料(查找资料)
3、了解各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分析其意义(查找资料)
4、了解其他国家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比较(查找资料)
5、调查身边的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对现在传统文化发展的看法(问卷调查)
6、分析传统节日对人们交往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分析)
7、总结论文(资料汇总,总结分析)
三、预期成果: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图书资源、网络资源)
2、对比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4、民间采访法
5、成果总结法
五、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全组全过程参与
2、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名单,网上调查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思考老师布置的相关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将课题分为5个子课题,分别是:①多彩的传统节日②传统节日的由来③传统节日的习俗④文化里的传统节日⑤传统节日的现状及功能。(2课时)
第二阶段拟定研究课题开展计划和进行方案,指导撰写开题报告。对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调查问卷的纸张进行准备。号召全班其他同学一起参与研究。(3课时)
第三阶段:从八大传统节日入手,开始搜集相关的资料,制定问卷调查表。(3课时)
第四阶段:汇总并筛选同学们交上来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作业。(1课时)
第五阶段: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利用周末时间去学校图书馆或新华书店搜集资料并在平时上课时向全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表。(8课时)
第六阶段:清明节期间,举行一场以“走近传统节日”为话题的作文比赛。(2课时)
第七阶段:清明节后,整理并充实资料,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初步完成报告后,利用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同时在老师的协作下制作出课题成果汇报课件,指导撰写结题报告。(6课时)
第八阶段:研究结束后,在班上展示研究成果(并放映课件)。(2课时)
第九阶段:评价阶段(2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