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校园之星 五彩活动 板报之窗 活动课程 计划总结 红领巾新闻 辅导员天地 论文案例 网站首页
板报之窗 更多>>
清明追思 缅怀先烈(六2第…04-28
开学啦(六2第一期)04-28
五(2)中队第二期黑板报…03-31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3-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30
第二期黑板报:清明缅怀先…03-27
清明追思英烈志(四1中队…03-0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2-24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2-24
活动课程 更多>>
《走向海洋,珍爱生命之水…06-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6-2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6-1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5-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5-29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05-28
《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04-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4-2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4-27
《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03-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28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专题网站>>少先队>>活动课程>>班会课一(2)
班会课一(2)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11日     点击次数:     作者:金卫红      来源:本站原创

 

一(2)班《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教案
(2014年5月)
一.目的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2.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一)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的确,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就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五一”是国际劳动节,那让我们为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唱出劳动的赞歌吧。
(二)全班齐声合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主持人点拨:歌声唱出了热情,歌声唱出了力量。那么,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呢?
(三)小品表演。
像小品中的小良同学因为怕苦、怕累、怕脏,怕给人笑话、看着处在危险中的盲人也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去做。这一点又说明了什么呢?请学生讨论、发言。
(四)学生讲话助人为乐的故事。
1. 讲《毛泽东助人为乐的故事》。
2. 主持人点拨,是学生明确: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公益劳动,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的学生,是不是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班也有些同学平时也很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表扬部分同学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请保留此标记。)
(五)献给劳动者一首诗。朗诵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给乌兰诺娃》。
(六)小品表演 表演小品《粒粒皆辛苦》。
2.主持人点拨:一粒饭,掉了真的不算什么吗?劳动成果真的是随手可得吗?学生讨论、发言。(指出部分同学不尊重父母、老师、同学--------等等的劳动成果的坏习惯,要求同学们改正)
(七)拼字游戏 分组参与拼“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游戏,看谁拼得快。
(八)主持人小结。
 (九)班长宣读“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倡议书。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吧!
 (十)“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签名活动。让同学们将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立志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
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倡议书
队员们:
纵观历史,正如鲁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爱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
为了牢固树立同学们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质,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 提高劳动意识,自觉主动参加公益劳动;
二、爱护环境卫生,不乱丢乱吐,不乱涂乱画;(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请保留此标记。)
四、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别让生命之泉空流;
五、节约用纸;珍惜森林资源;
六、节约用电,不过早开灯,人走灯熄;
七、珍惜资源,物尽其用,一物多用;
八、积极参加有益的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加有意的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