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辅导员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中队辅导员的角色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班级管理者,她应是一个优秀中队文化的培育者,一个小学生自我管理行为方式的引导者,一个家庭学校沟通桥梁的传递者。
一.优秀中队文化的培育者
中队文化是以辅导员为主体,运用班集体的氛围、制度、环境等因素来整合、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熏陶和提升孩子人格和文化素养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大量的实践证明,健康、向上的中队文化,无论是在发展孩子素质,还是在塑造孩子人文品格上,都能起到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我精心设计了良好的制度,要求孩子每天坚持预习复习,这是加深对知识理解掌握最好的学习方法;每天课间坚持活动5分钟,未来的健康体魄将使孩子终生受益;每周坚持为父母做一次家务劳动,让孩子理解亲情,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每天坚持把掌声送给获得进步的同学,每天上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自信心的培养将使孩子们今后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每周写周记记录孩子们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情商,学会和老师们沟通交流;每周坚持推举出好人好事,让刚入学的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育出高尚的道德修养。同时,我以教室环境美化为载体,营造出了一种富有激励性、挑战性的教室文化氛围。教室里,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了,孩子们熟悉的名人们譬如刘翔的警句时刻激励着孩子们“我能行,我很棒,我是最出色的”,使孩子们大胆地去拼搏、去探索、去创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而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孩子展示自我的平台,寓教于乐的文化展示、文化品尝、科学猎奇的形式让孩子们的心田得到滋润,心灵得到熏陶,个性得到表现,同时,有限的教室空间也变成了无限的教育资源。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行为方式的引导者
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习惯养成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培养习惯。当前小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存在着个性差异,也有自身存在的弱点,但是他们也渴望得尊重、关心和理解,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活生生的鲜活的群体。小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当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喜爱时,会产生心理上的很大满足,进而形成对学校、对班级、对学习的极大积极性。我在班级开展了“把管理的权力交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自我管理中成长”的活动。我的中队中班级干部是轮流负责制,由每个孩子对班干管理进行评分。在孩子们自律的过程中我会指出孩子们还有待改进的不足,鼓励他们所展现出的优点,最终慢慢让每个孩子都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个性也得到充分张扬。“没有情感体验的德育教育,必将是空洞和缺乏生机活力的。”我也组织了很多有目的有竞争的中队活动,使孩子们亲身去经历,去体验,亲自感悟生命的自我成长,潜移默化中建构自己的价值观。我教育他们集体的成功能促成一个人的成功,而集体的成功又离不开个人的成功,在各项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的集体凝聚力也很让我感动,因此,我们中队的孩子在各项各级比赛中为他们自己的集体捧回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
三.家庭学校沟通桥梁的传递者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刚入学的孩子对刚树立的习惯有很大的遗忘性,因此,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势必成为促成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基本的环节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功,这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同样家庭教育中也有些失败的教训,这同样也是难得的教育资源。家长遇到的大多是同类的教育困惑,所以交流的共同语言也特别多。家长们能与我一起共同探讨孩子行为习惯的制定与养成,在家庭中予以督促配合。我也创造出一种三方会谈,家长孩子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它的独特在于经过三方会谈,孩子们受到鼓励知道下一步明确的方向,也避免了以往由于孩子不知道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培养计划而产生的偷懒心理。
通过改革性的实验教育工作,我在优秀的中队文化氛围下,向孩子们灌输着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在家长的认真配合下,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已初见端倪。中队辅导员所担任的这三个角色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否则,习惯也会在短期内“崩溃”,根本谈不上对孩子今后人生的正面影响。孩子的习惯培养,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而与中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联系,这是一个改革性的教育命题。我与孩子要走的道路都还很长,希望看到明天的他们有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理,这是一个把孩子引入学校的教育者最大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