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校园之星 五彩活动 板报之窗 活动课程 计划总结 红领巾新闻 辅导员天地 论文案例 网站首页
板报之窗 更多>>
清明追思 缅怀先烈(六2第…04-28
开学啦(六2第一期)04-28
五(2)中队第二期黑板报…03-31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3-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30
第二期黑板报:清明缅怀先…03-27
清明追思英烈志(四1中队…03-0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2-24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2-24
活动课程 更多>>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6-2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6-1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5-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5-29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4-2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4-2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3-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2-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2-27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三…01-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专题网站>>少先队>>辅导员天地>>谈道德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谈道德教育中的赏识教育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9日     点击次数:     作者:蒋双红      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但面对着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感到头疼。有一项调查发现,我国的少先队员认为最理解、信任自己的人当中,他们的父母和教师的排名都不很理想,而在美国,同样的调查,结果却截然相反。当我看到这个结果时,心理产生许多感叹和无奈。难道我们就不会关心和爱护孩子吗?其实不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共同愿望,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却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多少是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在家庭里,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的观点、愿望强加给孩子,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后代身上。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十分苛刻,容不得半点差错,有了问题轻则受到指责,重则受到打骂。这样,家长原以为能培养出天才的方法,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而家长的压制则导致孩子产生抵抗情绪和恐惧的心理,所以当许多家长提到孩子时都有同感:小时候成绩都不错,挺听话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不如以前。不少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指责、埋怨中生活和学习的。而且家长指责越多,越严厉,学生的学习就下降得越厉害,这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渐渐少了,和谐的气氛早已成了美好的回忆,父母心凉,孩子也意冷,相互之间的对抗升级了,就是到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也很少检讨自己的做法,总认为自己是关心和爱护孩子,而忘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是过来人,他们很少回忆自己做孩子时的心理需要,只有在数落自己的孩子时,才搬出自己小时候的陈年旧账,来对孩子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即使这样他们也只讲自己好的一面,对自己不足之处却没有半点流露。完了之后还忘不了说一些: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样优越的条件,要不……;我们小时候哪有你们这样吃力;我们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孩子,真笨!等等让孩子感到自卑的话语。每次忆苦思甜之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又下了一个台阶,自尊心又受到一次严重的伤害,这就是我国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简单的传统教育方法,家长对所走过的路只记起美好的东西,忘了自己当时还有不如别人的一面。其实他们是在欣赏自己,原以为会唤起孩子学习的强烈欲望,却不知这样有意或无意之中伤害了孩子,并在他们的伤口里面撒盐,这是一种弄巧成拙的教育方法。柳斌同志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曾作过这样的评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儿童的心理特征,这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重在沟通,放下家长的架子,把孩子当作是与自己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和交往。在指出他们不对之处的同时,更多的是别忘了欣赏他们身上的优点,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批评,实现自我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换个方法来教育孩子——欣赏。欣赏孩子的优点,能为孩子提供成功的体验,消除对抗、自卑的情绪,激活他们的创新能力。正如 叶圣陶 先生所说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同样,在学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欣赏。以往,教师常常搬出“威严的形象”来对待学生。教师奉行“严师出高徒”的名言来教育学生,严厉地对待学生,出发点确实不错,希望他们能学会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但时代变了,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外因的影响,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是行不通了。现在的学生,当他们有错误时,最担心的是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和指责。教师批评他们的错误是希望帮助他们,也是在关心,爱护和教育他们,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批评不讲究方法的话,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一时的错误而否定了过去的成绩。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多地用他们的优点来鼓励他们,通过欣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加强教育的效果,这样也许让学生更能认识和改正错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们教师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刚刚苦口婆心教育了学生,不久老毛病又重犯了。这就是“对抗”、“逆反”的现象,我们不妨用欣赏来代替严厉的批评,效果也许会不同。学生的天才在教师的欣赏之下会不断地冒出来。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森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欣赏前提是我们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来平等相待,尊重他们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教育方法、观念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家长多用心去欣赏身边的孩子,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营造家庭的温馨氛围,加深亲情;教师经常欣赏身边的学生,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教育教学更加愉快、和谐,感情更加深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我以为造成家长和教师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地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当,我们对他们缺乏理解,沟通和欣赏,家长和教师要想重新树立起自己的高大形象,改变教育方法、转变教育观念势在必行的。用欣赏来教育孩子,其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欣赏能使少先队员体验到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体验成功是人的感情需要,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当学生有错误的时候,作为家长和教师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如果我们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指责,而忘记了对他们的欣赏的话,会使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造成对抗的局面,这时对教育是没有帮助的。如果我们在批评之中加入更多的欣赏他们的话,就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认为你对他们的批评是善意的、公正的,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也会趋向于合理的接受,并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优点。  

二、欣赏能增强少先队员的自信  

当前提出“减负”,我认为除了要减轻学生课本作业的负担外, 还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一个自卑、消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去学习和生活的。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如果我们不注意方法的话,往往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消极、自卑、厌学的心理,现实中许多后进生就是这样产生的。过分严厉地批评不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没有帮助,反而使他们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连走路都不敢抬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产生怀疑,使本来是聪明的人,经过教育批评之后反而会变得各方面都不如人意,造成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使旧伤未愈又添新疤,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而用欣赏去进行教育,会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大大增强,有利于消除心中的自卑,唤起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信心,有利于消除心中的自卑。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欣赏有利于少先队员的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拿破仑?希尔曾说过:“对人生态度积极的人,必有远大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不懈。”主体教育的目标最终体现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发展。用欣赏的方法去教育青少年,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培养主体意识,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他们会更加大胆,放心地去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不断完善自我。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