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活动中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武进区漕桥小学 曾兰兰
摘要: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长辈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极限。不少学生孩子自理能力甚差,劳动观点淡薄,经不起挫折。对此,少先队活动首先让每位队员学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其次,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再次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但学生自制力差,竞争往往是半途而废。这就要培养孩子的毅力。
关键词:自理,合作,竞争,毅力
陶行知 先生曾批评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今天的儿童做为未来建设者,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作为辅导员我们更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在少先队活动中加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让活动走向生活,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长辈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极限。孩子自理能力甚差。不少学生劳动观点淡薄,回家后能主动帮做家务的学生微乎其微。那些不劳而食的人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放学回家妈妈已经做好饭菜,就等我吃了。""我的脏衣服有洗衣机帮忙:"谁洗都一样。""我爸爸妈妈说:你的任务是搞好学习,别的不用你管。"……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现代家用电器:洗衣机、吸尘器、电饭锅、微波炉具……等等进入家庭,加上副食加工越搞越精细,买菜做饭已不是什么繁重家务,为数不少的家庭"宠儿",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的,从而滋长了"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恶习。
报上曾揭露过某位大学新生面对煮熟的鸡蛋竟不知如何剥壳将它吃了。中日的野营再一次为我们的教育者敲响警钟,我们的孩子这样下去真的不行。少先队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将来担负起建设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重任。这就是要求少先队活动的设置首先应考虑“他们在活动中到底学到了什么。”基于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把少先队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让每位队员学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1.主动积极参加劳动锻炼,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工作。如经常组织孩子打扫公共场所,做环保小使者。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踊跃做。搞野餐,举办“今日我当家”等活动。
3.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加强劳动教育,既是培养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弥补目前某些家庭教育有缺陷的需要。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全靠劳动和创造"的道理,让孩子从此不在是“娇娇娃”。
二,创设有效活动,促进孩子合作能力的提高
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合作精神是指在教师的带动下使队员具备与他人协同完成工作或任务的能力。
独身子女聪明,热情,活泼,但是,由于家长的娇惯,也使得部分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蛮横,冷傲,孤僻等性格特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行为走向偏激和极端。对于小学生,如果只是对他们进行诸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空洞说教,收效甚微。那么作为辅导员,如何做好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呢?我认为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合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可以在队活动中,放手让队员们自己想主题,搞活动。由中队干部策划好,谁来主持,谁来导演,谁来演出,谁来 做幕后工作,充分调动队员们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培养队员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如:每个月的队角布置,放手让队员他们自己搞,每组的同学各出一期,要求每一组的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可以是写字、画画;也可以是排版或找资料,哪怕是帮帮忙画一条线也成,布置完后,请美术老师和班干部给他们组打分,为了得到好成绩,每一组的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并显示出一种众志成城的决心。这样的队角形式多样,更便他们懂得了团结同学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再如开展合唱、乐队、集体舞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由于每个队员素质基础参差不齐,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为了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满足能力较弱的队员练习的信心,也要满足能力较强的队员的个性发展,在不同层次的队员中展开复杂的合作训练。
这学期,我校低段学生举行“我能行自理运动会”,每6人为一组,需完成串鞋带、穿衣、戴红领巾、整理书包等一系列规定项目,这就要求每组中的6为成员必须分工合作,才能做到既快又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样既增强了不同层次队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又营造了一种和谐、共振的氛围。使每个孩子学会了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培养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完善自身良好的个性。这样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体验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队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能力和彼此的交往能力,让队员深深地感到“人多力量大”的真理。
三,培养正确意识,开展了竞争活动
竞争无处不在,学校里的三项竞赛,每个月的体育活动小竞赛,及各种来自各科,各部门,各班级,各小队的种种比赛,甚至是来自家长之间暗暗的较劲。当今世界就是竞争的世界。
正确的竞争意识主要是指具有不甘落后,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我是新时期小农技师”活动中,要求队员无土培养小蒜苗,在两个星期中看谁的蒜苗长得最长。队员各自忙开后,有的用水种,有的用石块种,有的用木霄种,有的用沙子种。一周后,有的组的蒜苗已寸把长,有的正在吐蕊。当然,也有的却丝毫不见动静,不见动静的组有些急了有换种方法重新开始的,有虚心向他组请教的,但也有个别组反正夺胜无望就起了邪心,偷偷弄断别人的蒜苗。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的竞争意识,告诉学生要正确对待结果,不要惧怕失败。
四,培养毅力,在活动中享受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着成功。然而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的阻挡,而到这时,你是选择萎缩退避还是勇往直前呢?而那让你一直走下去的法宝是什么呢?那就是毅力!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毅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科学的“秘密”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发现的。贝多芬曾说过:“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成为了全世界伟大的音乐家! 贝多芬的事例告诉我们了,世界上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就可以做到,但如果你遇到困难就低糜消沉下去,成功永远都不会向你微笑!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基本上是三代人。孩子都成为长辈的掌上明珠,对此,我么首先要求家长配合,对这些“长辈的掌上明珠”,我们要让他们有意识地“吃点苦”。看书时,要求他们从头至尾看完后再换另一本。画一幅画时,务必请他们有始有终。孩子学洗自家衣服时,绝对不准借口累或手疼而半途而废……长此下去,习惯便成为自然,“坚持”也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了。
其次,遇到困难多做鼓励。对尚未“经过风雨风过世面”的孩子,在接受意志力考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意志消沉往往是难免的。此时,来自家长、教师乃至小伙伴的鼓励至关重要。一旦在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下鼓起通气度过了难关,毅力即像打铁似地得到了有效的锤炼。
在少先队活动中,组织者一方面要恰当地把握示范的时机,有效地激发队员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不要过早,过于直接地把“谜底”告诉给队员,要以验证队员的操作能力为主。这样,既可以激发队员的探索兴趣,而且延长队员对操作活动的专注时间,从而培养了队员的坚持性。另一方面,要有效维持队员探索过程中的积极性,当队员遇到困难,注意力分散时,组织者应及时指导,使队员重新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如在活动“飞向北京看奥运”活动中,我们要求每位队员做只小飞机“飞向北京看奥运”,有的队员反复做了好几只小飞机,可“飞机”就是飞不出“浙江”,在多次体验失败后,有的队员干脆放弃了。于是,我们就要及时引导他们观察那些飞到“北京”的飞机,通过比较,让他们发现问题,有的是纸太薄,有的是机翼不对称,有的是因为用力过轻或过重,从而产生重新开始的愿望。这样,队员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状态,延长了专注活动的时间,培养了他们的毅力,更增强他们主动找问题的积极性。
少先队活动是要全面提高每个孩子的素质,对此,我们应积极发挥队活动的优势,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使每位队员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的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