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凉意渐浓的秋季,当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孙国华老师的动人事迹时,一股股暖流激荡在我心中,拨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一位74岁的退休老教师将毕生省吃俭用的积蓄全部都捐赠了出去,这一举动让我心中为之一震。再细细了解孙国华教师的教育生涯,有太多太多让我为之震撼的一幕幕:生活清贫节俭、一个人默默的照顾重病的女儿和痴呆的老伴、对教育默默奉献贡献出自己的毕生心血......孙老师在困厄家庭中的自强不息,物质生活上的自甘清苦,对家人照顾中的不离不弃,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好父亲、好丈夫、好教师和好公民的涵义,为我们传递了一股爱的正能量。以下是我学习孙老师事迹的三点心得体会:
一、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捐赠仪式上,他总是说:“这只是件偶然的善事,没有领导说的那么好,思想境界没有那么高,其实不值得大家那么关注。”但是那96张存单,190万元存款,是这位74岁的老人一家节衣缩食,辛苦存了一辈子的积蓄。试问谁愿意将自己省吃俭用的毕生心血全部毫无保留的捐赠?孙国华老师淡泊名利,默默地在教师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一生,不追逐名利,耐得住寂寞,他对于教育事业的慷慨,他对于社会的大爱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
二、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孙老师在退休后,还免费帮孩子们补习,可见他对于教育事业的这份执着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谋生,而是在教育事业中能享受到教育带给他的精神满足。孙老师教学认真,他总是精挑细选典型题目,让同学们可以更好的掌握做题规律,能够举一反三;遇到数学难题,他废寝忘食耐心钻研直到深夜;他时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直到学生听懂为止;他讲课风格独特有魅力,深受学生喜欢。许多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成绩有了提高。
三、学习他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吃得简单,穿得朴素,住得简陋,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名牌、享受、奢侈、浪费等词语。在孙老师的生活中,基本上晚上只点一盏灯,每天一般都吃一个菜,难得买上个一斤多的鱼全家能吃上一个星期。他不是没有经济基础,他只是对生活没那么苛求,他更愿意将这些钱用在他觉得更有意义的地方。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人范。朴实无华的孙老师,他始终在践行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字:爱!他对女儿倾注慈爱,对妻子充满怜爱,对学生满心热爱,对社会奉献博爱。他把苛刻留给了自己,却把慷慨留给了他人,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唯有心里从来不装着自己个人得失的人,才会真正在他人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