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漫谈
美术对于人格形成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来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专业知识而无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合格的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功能凸现的今天,美术被视为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新教师,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到教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背负着一种责任,培养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兴趣。
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五年级的教学中,就应该传授学生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在上一节《画情绪》的抽象课时,就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点、线、面三者的联系,更好的把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看似凌乱却又整齐的作品。
五年级的学生思想上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往往不理会你老套的教学流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资料结合所学内容施教。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特别是手工课,学生最喜欢手工课,而教师恰恰相反,因为往往手工课的纪律最不好,这也是我以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怎样在做手工的同时,抓好纪律。曾经试过让学生跟着老师做,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就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现在想想应该把他们的纪律和作品结合在一起评分,这样我觉得会好一点。
席慕容在《美术教育》一文中,明确地指出“其实美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画画儿这么一种单调的方法,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透过这颗心她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趣和美丽的现象,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