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这棵大树下的畅想 ——教师师德发展的要素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袁柯 摘要: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 十九大 立德树人 向师性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做重要讲话。石城县小松中心小学全校师生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不同的途径收看开幕会,讨论、共话十九大,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报告的心得体会。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使命的历史性盛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向世界明确宣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3 亿多中国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作为基础教育战线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办好基础教育对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既为国家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而感到振奋,也深切地感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以干事、创业、创新的态度,着力党风、学风、教风、作风建设,凝心聚力,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全力以赴,加快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是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历史性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步步地走向复兴。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道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让国际社会听到了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这让我们倍感兴奋和自豪。我们每一个人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由谁指导,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本身是程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深入反思。用丰厚的学养、渊博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思想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其实,对教师来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在净化着自己的心灵,使自己飞翔的心,时时享受着纯真的牵引。 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教师自身的发展,决定了师德的发展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五)、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 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 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认为,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有人说:“宽容就是去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宽容就是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却没有揪住不放;宽容就是允许学生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我还想说,宽容就是平等,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跟他们无话不谈的朋友;宽容就是理解,学会了理解,你就拥有了宽容,也拥有了爱。我一直相信,只有用爱去教育,才能得到最好的回报,也只有用爱去教育,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也坚信,如果我给孩子们的是鼓励,他就能学会自信;如果我给孩子的是表扬,他就能学会感激;如果我给他们的是认可,他们就能学会自爱;如果我给他们的是欢乐,他们就会学着去创造幸福。 如果给他们爱,就能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那我们作为教师的人又何乐而不为呢?! 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才能和谐统一,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更是缺一不可。因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我们才会用真心去爱,也要有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能被他们所接收,他们也才会接收我们的教育,所以,要想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先学会平等地爱每个学生。只有教师有爱,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生亦是教师师德建立的引导人 、学生的信任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如何能“亲其师”呢?教师的学识只是因素之一。能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就其学识而言,教授中小学生基本是能胜任工作的,但这未必能吸引学生与其相“亲”,从而信其学识,真正吸引学生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过去,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是指道德品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而现代社会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比以往丰富得多,从外貌到服饰发型,从言谈举止到兴趣爱好,从性格脾气到教学风格,都可能吸引学生关注和喜爱,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激发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促进师德的进一步升华。教师良好全面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由“亲其师”,到“信其道”、“仿其行”,久而久之,就能成习惯,最终达到“化其徳,树其人”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愉快地接受教师包括知识在内的各种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会不断提高,学业水平会不断进步,正所谓“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学生的能力是师德发展的动力 现代的学生能力越来越高,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任务上更出色的完成,而学生超高的情商,更能为提高教师师德做出巨大的贡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不同优点,了解每位学生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身边的人的,提炼闪光点,让学生的这些闪光点促进教师师德的提升。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教师要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