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评优课、基本功获奖… | 09-14 |
2022-2023学年度评优课、基本功比… | 09-14 |
2024-2025学年年度规划 | 09-14 |
漕桥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 09-14 |
2023-2024学年年度规划 | 08-28 |
潘小教育集团举行教师生长营系列活… | 12-12 |



小学生如何做批注
武进区漕桥小学 金云霞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历史悠久。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探究性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为了引导学生借助批注开展阅读交流,初步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1.规定符号批注的种类及用法。为让符号有统一的规格标准,我们借鉴资料设计一套密码——批注符号。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2.了解文字批注的类型及用法。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
(二)学习类型,掌握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而好多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
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可以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预习方法。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
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为提高效率,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评价提高: 1.借助投影现评。 2.小组轮流抽查(面批点评)。 3.小组交流互评。
(三)逐步深入,形成能力
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为了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1.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我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2.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我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即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利用上次交流的指导学生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四)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学生每人选其中3条左右交流汇报。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
2.这本书中令你最受(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3.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
4.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
5.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6.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
7.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 习 做 批 注
1、 修辞手法的理解
(1) 比喻: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某人对某人或某物的什么感情。
(2) 拟人:这个拟人句把什么当作人来写,给人亲切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某人对某人或某物的什么感情。
(3) 夸张:这个句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某人对某人或某物的什么感情。
(4) 排比:这个排比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体表现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某物的什么感情。
(5) 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强烈抒发了某人或对某人、某物的什么感情,富有感染力。
(6) 反问:强调语气,强烈抒发了某人的什么感情。
2、 人物描写的理解
(1) 动作:这个句子通过对某人动作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某人的什么心情,更好地突出了某人的什么品质,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的什么感情。
(2) 语言:这个句子通过对某人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人的什么心情,更好地突出了某人的什么品质,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的什么感情。
(3) 神态:这个句子通过对某人神态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某人的什么心情,更好地突出了某人的什么品质,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的什么感情。
(4) 外貌:这个句子通过对某人外貌的描写,具体细致地写出了某人的什么心情,更好地突出了某人的什么品质,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的什么感情。
(5) 心理活动:这个句子通过对某人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某人的什么心情,更好地突出了某人的什么品质,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的什么感情。
3、 说明方法的理解
(1) 列数据:这个句子通过列数据的方法,直观清晰地写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某人的什么品质,更好地表达了某人的什么感情。
(2) 打比方:这个句子通过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某人的什么品质,更好地表达了某人的什么感情。
(3) 作比较:这个句子通过作比较的方法,形象鲜明地写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某人的什么品质,更好地表达了某人的什么感情。
(4) 形象描述:这个句子通过形象描述的方法,形象鲜明地写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某人的什么品质,更好地表达了某人的什么感情。
(5) 下定义:这个句子通过下定义的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某人的什么品质,更好地表达了某人的什么感情。
(6) 举例子:这个句子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具体地写出了某人或某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某人的什么品质,更好地表达了某人的什么感情。
4、 环境描写的理解
(1) 在开头:为下文什么事情的发生作了铺垫,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更好地衬托出某人的什么品质。
(2) 在末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更好地表现出某人的什么品质。
5、 题目的理解
(1)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这个题目的含义是……(3)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某物的什么感情。
6、 结尾的理解
(1)照应开头(2)深化主题(3)点明题意(4)总结全文
7、 倒叙的好处
(1)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更能突出某人的什么品质或特点;(3)更好地表达了某人或对某人的什么感情。
8、 各种特殊位置的句子的作用
(1)总起句:在文章开头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总结句:在文章结尾,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3)过渡句:在文章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前后照应的句子:使文章内容显得更完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了某人的什么特点或品质。
9、标点的作用:
(1)省略号:A表示内容的省略;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C表示语言的停顿、中断;D表示语意未尽。
(2)破折号: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语意转折;D表示引出下文。
(3)引号: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强调D表示讽刺否定E表示特殊含义。
10、了解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更亲切、自然,使描写的情境或刻画的人物更有真实感。
(2)第二人称:更容易抒发情感,叙述时如同对话,显得更亲切。
(3)第三人称:使叙述的情节更客观、更真实,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或议论,使读者产生共鸣。
11、联系文章内容事生活实际,谈谈对某个句子的理解。
(可参考说理文的写法答题)
答题格式:亮观点(总)--扣文本或联系实际(分)--下结论(总)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