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养根”乡村学校少年宫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12.3——2012.7)
一、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在新教育实验的形势下,本学期,我校继续按照上级教育局关于推动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的原则,切实有效的在我校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
三、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
四、活动主题
读经典的书 做有根的人
五、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012年7月
六、活动口号
1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2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3 与书同行,收获漕小满园书香
4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5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6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7读高雅书,做高雅人。
七、活动组织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活动精神,扎实地开展“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决定成立我校“‘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和师生读书活动的组织。
1.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卞哓忠
副组长:王雪峰 钱如猛陈亚杰 徐华新
组 员:各教研组长、全体语文备课组长
2.师生读书活动的组织:
(1)各教研组教师读书小组(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
(2)班级学生读书小组(语文老师承担读书指导责任,班主任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班级读书负责人)。
八、经典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古诗10首。
三、四年级:诵读《弟子规》,古诗20首。
五、六年级:诵读《古诗文诵读》,积累古诗。每天晨读和午间各安排5分钟诵读时间,相机交叉诵读《日有所诵》、《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和《弟子规》、《三字经》的内容。
五、活动安排
(一)总体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晨读和午间各5分钟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2、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4、班主任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5、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二)具体目标:
教师层面: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既是形势所趋,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需要的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涵养,有知识,敢于创新,有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我们要朝着这方面努力。
1、至少阅读1本好书;写好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每月不少于1篇;
2、至少开一节多形式的讨论交流课(如:好书介绍课,好书读中交流指导课,好书读后交流)。
3、举行一次“教师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在省、市、区级杂志发表。
4、建立博客读书论坛(教师可以把教育随笔上传到联合博客上http://lhblog.wjedu.net)。
学生层面:
1、抓好班级“图书角”建设,做到“三有”,即有专人管理,负责借还登记;有读书互助小组,同伴共读;有足够数量的图书(至少人手一本)。
2、各中队成立一支“书香流动站”。可以设立站长、副站长、导航员,定期定时(每周一次)在同一年级内流动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
3、常年开展“一日四读”活动。即“晨诵”(早读经典5分钟);“课前读”(语文课前3分钟齐读古诗词);“午读”(午间10分钟读《日有所诵》);亲子共读(晚上在家与父母一起阅读)。
4、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如“读书指导”、“读书征文”、“读书演讲比赛”、 “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我与同学(老师或父母)齐读书”主题绘画比赛、中外经典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读书的乐趣”手抄报比赛、“享受阅读,沐浴书香”读后感竞赛、编辑“阅读的足迹”作文选、“读书交流”、“好书推荐”、“同伴共读”等活动。
5、学校“新芽”电视台开辟 “与经典同行”栏目,通过宣读经典美文、名家名篇、介绍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以及学生的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的熏陶。
家庭层面:
1、印发《建设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2、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
3、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4、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六、工作要点:
(一)营造读书氛围
阅读需要氛围,这氛围需要营造。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准备首先从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做起:
1、校园挂条幅,举行读书节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中。在校园内的走廊、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例如: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营造文化氛围,建设“书香校园”等。
2、各班利用班队活动课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6月中旬以“建设书香校园”为主题上一节主题班会课。
3、各班成立一个“图书角”,做到“三有”,即有专人管理,负责借还登记;有读书互助小组,同伴共读;有足够数量的图书(至少人手一本)。
4、各班成立一支“书香流动站”。设立站长、副站长、导航员,定期定时(每周一次)在同一年级内流动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
5、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王林玲老师)。设定每天午间11:30----13:10为图书馆开放时间,每天安排一个年级,每个班级选好两名图书管理员协助老师做好图书借阅管理工作,保证校园内有安静、温馨的读书环境。
(二)明确阅读时间
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之前,我们得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让孩子们有时间接触书籍,努力营造一种阅读氛围,带动更多的孩子自觉投入到阅读中来。
一天四读:
1、晨诵:每天上午上课之前,为早到校的学生阅读时间;集中5分钟朗读经典美文——《日有所诵》。
2、课前读: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大声诵读古诗词。
3、午读:每天中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班级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进行阅读;集中10分钟朗读经典美文——《日有所诵》。
4、睡前读:每晚一次的家庭亲子共读(自由选择,也可选择老师推荐书目)。
(三)明确阅读要求:
1、低年级段:
(1)阅读浅显童话、寓言、故事;
(2)诵读儿歌、童谣、浅显古诗;
(3)学会做一些填充式阅读笔记;
(4)积累一定的成语、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2、中年级段:
(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
(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
(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50篇(段);
(4)会做摘录笔记,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高年级段:
(1)开始阅读名著和科技文章;
(2)学会写阅读笔记,一年内不少于1万字;
(3)背诵优秀诗文70篇(段);
(4)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四)开展阅读活动
1、教师读书活动
教师的学习应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教育名著、原著,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教师登高望远,高屋建瓴,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1)读书——事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倡导教师“与书为伴”,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认真阅读1本以上由学校推荐的书籍,主要是一些教育名著和学生爱看的书,诵经典,品名著,使老师们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重温鲁宾逊,格列佛。教师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在阅读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实施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强调通过阅读激发阅读人能持久的兴趣,引发阅读人可持续的思考,从而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随笔——成长的足迹。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四勤——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经常写一些教育教学随笔,促使教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生活感悟、学生成长进行反思。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育随笔或一篇读书笔记(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至少上传一篇电子稿到联合博客上,4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上交纸质的材料)。
(3)全天开放教师阅览室,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学校或教研组内应有固定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每周至少一次)
2、学生读书活动
(1)语文老师指导每一位学生制订科学的广泛阅读计划。
(2)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6月中旬开展,6月底上交活动方案)
(3)每位学生有专门的阅读笔记。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语文老师每周检查一次,期末进行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4)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
低年级:a、“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第9周)
b、“我与同学(老师或父母)齐读书”主题绘画比赛。(第11周)
c、 “我读书,我快乐”朗诵比赛。(第15周)
中年级:a、“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第9周)
b、中外经典故事比赛。(第11周)
c、课本剧表演比赛。(第15周)
高年级:a、“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黑板报评比活动。(第9周)
b、“读书的乐趣”手抄报比赛。(第11周)
c“享受阅读,沐浴书香”读后感竞赛。(第15周)
d、编辑“阅读的足迹”作文选(将学生日常优秀习作或读书手记选编成册,每班1本)。(7月初交)
(5)各班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班级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语文老师推荐他们阅读中外名著(青少版)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每两周一本,作好记录。(7月底交)
3、家庭亲子共读:
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支持者。家长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不沉迷于麻将等活动,主动带领孩子一起读课外书籍,并给孩子讲解,培养孩子的读课外书的兴趣。
(1)要求学生主动相邀家长共读完整的一本书,谈谈各自的感想。
(2)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以文章形式完成一份亲子共读的感想和体会,内容既可以有父母的感想,也可以有孩子的感想和体会。
(3)向家长介绍积极健康的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同时推荐订阅优秀的儿童报纸、刊物,如《小学生作文报》、《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小溪流》等;另外我们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经典书籍。
(4)参加“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五)进行总结表彰
1、读书活动成果展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读书笔记检查,读书活动
优秀学生、优秀辅导教师、先进班级和先进家庭评比,评出“书香少年” “书香教师” “书香班级” “书香家庭”。(树立典型,推动全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2、读书活动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老师和学生对读书活动的兴
趣、读书的收获、对读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使读书活动更好地开展。
七、活动保障
1、班主任要做好导读工作,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2、学校教科室、课程实施中心处、学生发展中心不定期检查,组织评比。
3、学校分管领导做好动员组织和监督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