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桥小学组织学生开展行走的课堂活动
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提升教师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能力,漕桥小学开展了以“行走的“养根课堂””为主题的系列课堂+实践活动。1月3日下午,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学校组织学生到新康村耕读大学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前期,学生们在校内的课堂上学习了一节“基于乡村生活场景”的数学课——《推理》,整节课以“小小观察家、小小思考家、小小实践家、小小总结家”四大板块为主线设计活动,从小处入手,通过不同方法的运用、演绎,提升学习,内化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用脑思考、动手实践、善于总结的学习能力。
对于学校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乡村少年们通过校内外课堂的融合与冬天有了一个美丽的邂逅,激活了思想感受,遇见了发现,遇见了思考,遇见了快乐和收获。
实践出真知,行动助成长。菜园社里各式各样的冬藏蔬菜博得了学生们的眼球,韭菜为什么不绿了,好像枯死了。其实不然,张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冬天的韭菜在地上部分经过霜打虽然枯死,但是地下部分会进入休眠阶段,来年春天气温暖和时会重新萌发生长。大蒜种植区域中,学生们发现是以整棵大蒜种植的,这样不但种植方便也便于拔出,更像是一簇簇绽放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同学们还学习了包菜的生长条件和它的营养价值等诸多知识。通过科学观察,他们增长了对包菜的认知,都迫不及待地现场绘制包菜图案,一幅幅美丽的创意画,传递着学生们对包菜的喜爱之情。大棚里的绿油油的青菜令学生们眼前一亮,他们纷纷动起小手拔青菜回家做美食。
爱宠谷里当一回动物饲养员,观赏喂养小动物,认识不同生物的生活形态,与动物做朋友。首先,同学们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动物饲养知识,体验动物饲料配合、拌料和投喂的过程。通过喂养小动物,同学们体验到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劳动实践课。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与小动物一同成长,懂得了关心与爱护生命的重要性,并明白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行走的“养根课堂”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过程,是校内+校外课堂形式的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文化。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拓展视野,更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增加了他们的课外知识量,提升了实践能力。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会好好学习本领,做建设家乡的接班人。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发现,就像每一颗种子都有它独特的发芽路径,对于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需要提前仰望,静待花开!
(漕桥小学供稿 撰稿:梁凤凤 摄影:朱陆敏 审核: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