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小开展名师“校园行”教学研讨活动
寒冬料峭,研思火炽热。为充分发挥名师团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助力课程改革走向深处,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深度落地,2024年12月12日,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校园行”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暨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在漕桥小学成功举办,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名师(校长)培养导师团相关领导、导师和任卫兵名师工作室成员与漕桥小学、南宅实验学校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参与此次研讨活动。
上午由漕桥小学张文老师执教《蜂巢结构的秘密》,张老师从观看视频来研究蜂巢,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串,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最后讲述了蜂巢在建筑、仿生学方面的实际应用,体现了研究的必要性,环环相扣,设计巧妙,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任务中不断突破。学生参与度较高,思维较为活跃,活动开展效果明显。
南通市东社学校的姚佳敏老师执教展示课《认识时、分》。教学过程中以“老狼、老狼,几点了?”为故事情境贯穿整节课,注重发挥故事的教学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拨一拨、画一画等多角度感知时针、分针的转动方向及联动。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将1 小时内分针转 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同步呈现,把抽象“1时= 60分”用直观动态视觉冲击展现,有效攻克难点。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的顾燕老师执教展示课《 三角形“变形记”》。顾老师通过结合“三角形寻亲兄弟”的故事情境、采用探究式学习、融入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经历“拉窗帘”模型的建构和应用的过程,培养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原动力、创新力,并让学生用故事续写“平行鉴定室”里的故事,书写出“精彩的变形记”,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全面的核心素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水本无华,因相荡乃成涟漪。课虽出彩,因评议更趋完善。展示课后,参与研讨的专家领导对三节课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张老师的课堂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自主探究,充分体验;姚老师的课堂环节紧扣,能充分利用实物钟面“拨一拨,数一数,画一画”等实践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顾老师的特色是自主构建,关联知识。大家畅所欲言,评优点、指不足、提建议,让本已精彩的课堂得到完善和升华。老师们的评课议课,无不展现着思辨和智慧的光芒。
下午由漕桥小学张文副书记作《与学生一起浪漫地学习——我的“童化数学”微主张》主题报告,他从“一项有价值的主题研究、一次有意思的问卷调查、一场有指向的策略提炼、一轮有意义的故事行动、一份有品质的成果汇聚”娓娓道来,凸显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一课新授内容为例进行故事创编的价值追寻。张文副书记倡导带上童心、童真、童梦,一起伴随数学去飞翔,与孩子们浪漫地学习
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江苏省特级教师任卫兵作《你就是自己的光——过一种“三联”的教育生活》主题分享,他从研课,发现课堂特质;阅悟,寻找内心方向;叙事,见证存在价值三方面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鼓励教师要上出与众不同、有自己特色的课。通过系统研究让老师们明白: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应该是善于讲故事的,让每个学生编织自己的故事,也让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成为有故事的教学,学会用故事来丰盈学生的童年和学习时光。关于阅读,任特提出让教师要找几本常读常新的书、多读几本学习理论方面的书、紧盯一个导师系统地读他的书、要关注几个有思想、品位的公众号、订阅几本教育期刊。并坚信只要大家选定目标,长久地耕耘、探索下去,一路追随光、散发光、迎着光,就一定能成为一个贮藏能量的发光体。
活动最后,杨建东校长代表漕小全体师生感谢任特能够带领团队走进漕小,用智慧的碰撞书写美丽故事,让漕小的明天也能散发光。
本次研讨“校园行”教学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数学教学的前行道路。不仅加强了两市两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漕小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地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积极打造“童化数学”漕小课堂新样态,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漕小养根娃奠定坚实的基础。
(漕桥小学供稿 撰稿:梁凤凤 摄影:许正宏/吴玮 审核:周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