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个师德建设月中,漕桥小学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时,正式启动了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多渠道多形式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向先锋学习、向模范看齐,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争当时代大先生。 一、加强宣传,达成共识 1.成立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了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宣传月活动的领导,成立了以杨建东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师德建设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工会主席王兰总体设计活动方案,主抓落实。学校统一部署,协调实施,鼓励开展有创意的师德建设活动,让全体教师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积极参加各项师德建设活动。 2.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引力。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庆祝教师节时,杨建东校长激情动员,全体教师庄严宣誓,自觉承诺践行师德;漕小教师大会上,工会主席王兰宣读活动方案,部署具体活动;升旗仪式上,王兰副校长向全体学生宣读《教师节倡议书》,发布绿色教师节倡议,向学生、家长及社会郑重承诺:坚持教育公平,关爱全体学生,节日拒收礼物(包括贺卡、礼券、鲜花、礼品等),拒绝参加家长的宴请;校门口的大屏持续公示《教师节倡议书》,行政楼前和中校园的游动字幕电子屏,持续显示醒目标语和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爱生模范名单;道德讲堂的墙上,教室内的板报中,每个教师的心中,都有漕小教师的“师德承诺”……每天,教师走进校园,就是走进了高尚师德的氛围之中。 二、丰富活动,增强实效 (一)涵养师德 1.学习。本学期重点学习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惩戒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组织教师集中学、分散自学《江苏省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细则》。召开了两次警示教育大会,结合网上有关师德违规的案例,警醒教师在工作中务必严守师德规范。 2.承诺。签订《师德承诺书》《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3.结对。与贫困生、学困生、随班就读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结对,继续开展“168爱生”行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切实做到“关爱一个学生、联系一个家庭”。进行一次家访活动,主动和家长、学生沟通,寻求理解,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把学校的办学思路、工作措施带向社会,带入千家万户,带进家长的心坎上;撰写家访心得体会,把家长、社会对我们的建议和要求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真正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承诺落在实处。利用学校资源教室,党员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随班就读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体感康复和多感官训练活动等志愿服务,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享受学校里的特殊关爱。本学期全体党员、行政继续为三名残疾儿童实施好送教上门活动。 4.表彰。在第40个教师节庆祝会上学校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张桂梅式的师德标兵”、绿叶奖、孺子牛奖等,宣传了学校里的爱生模范典型——真正的身边的榜样。 5.宣讲。本学期组织教师观看了徐红霞夫妇的援藏事迹,听取了张文、钱晓洁两位副校长援疆的故事。每一位老师都被他们的教育热情、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着。满满的正能量,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热爱教育,在平凡教育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6.撰写。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之后,每位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坚决守规矩,守底线,教书又育人。每位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言行,教育教学态度和认识,师德规范的遵循情况,写一篇反思型师德体会上交至学校工会,工会组织检查。 7.捐助。教师开展“一日捐”活动,从发动到捐款到上交善款,一天就完成了。帮助身边的贫困生,漕小的老师们频频伸出援手,在师德建设月期间资助贫困生,尤其是退教协会的老师们,也积极地加入到助学的行动中来了。 (二)锤炼师能 1. 学校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开启了新一轮师徒结对活动,依靠集团的力量,让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加快成长,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 “名师工作室”活动有实效。张文的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丰富,本学期还承担了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来校交流研讨,为更多的漕小教师走近名师创造了宝贵的机会。 3.开展校内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选拔优胜者参加区级比赛。 三、全面总结,务求长效 开展第十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以来,学校呈现了全体教师奋发向上、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1.教师精神饱满,敬业奉献是常态。提前半小时上班,协助值日老师管理错峰上学的学生,教师志愿者主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主动担当,乐于奉献,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许多行政人员经常利用双休日到校义务加班,没有一人提出要加班费。不厌其烦辅导学困生、帮助贫困生的故事也是不胜枚举。每当有老师请假,其他老师都能跟进,主动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们以自身的行为示范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向学生奉献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财富。 2.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相长是常态。通过“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开展,教师们的自查自纠、深刻反省、整改提高,教师们衣着得体、仪表端庄、谈吐儒雅、举止文明。平时谈的是学习、说的是教研。尊重学生,无一例歧视差生、体罚学生的行为出现,师生和谐共处,教学相长已是常态。 3.先进典型涌现,比学赶超是常态。先进不断涌现,榜样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学校对先进的褒奖,对积极向上教师的高度认可,就是在弘扬高尚师德,把“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植入教师们的心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比学赶超就成了常态。争先恐后的良好工作局面,巩固了“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的成果,并促进了这项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在“第十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过程中,漕桥小学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持续的促进和加强。我们深知,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在区教育局和教育工会的引领下,漕小一定会铸造出一支高素质、高风尚的师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