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草房子》教学设计 六(1) 王小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梳理小说主要人物(桑桑、秃鹤、杜小康等)的成长故事,掌握“通过人物言行分析性格”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朗读、情节梳理表等形式,提升信息提取与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成长中的勇气、善良与责任,结合自身经历理解“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核心人物形象,梳理关键情节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小说中“苦难中的美好”这一主题。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提前阅读《草房子》,完成“我的人物印象卡”(记录1-2个印象最深的人物及相关情节)。 2. 教师准备:PPT(含人物图片、关键情节片段)、情节梳理表(小组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共鸣,激活阅读记忆 1. 提问导入:“读完《草房子》,哪个场景或人物让你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事?”(邀请2-3名学生分享)。 2. 明确主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油麻地,看看这些孩子的成长故事里,藏着怎样的勇气与温暖。 (二)任务一:梳理人物,聚焦成长关键 1. 小组合作:发放“情节梳理表”,以4人小组为单位,选择1个人物(桑桑/秃鹤/杜小康),填写“关键事件”“人物反应”“成长变化” 人物 关键事件 人物反应 成长变化 桑桑 为蒋一轮和白雀传信;生病后直面死亡 从调皮捣蛋到懂得责任,学会坚强 从懵懂孩童变得成熟懂事 秃鹤 因光头被嘲笑,故意破坏广播操;后来在话剧里演伪军连长 从自卑逃避到主动证明自己 接纳自身缺陷,找到自信 2. 小组展示:每组派1名代表分享,教师结合PPT补充细节(如桑桑砸锅卖铁帮杜小康),引导学生关注“挫折如何推动成长”。 (三)任务二:品读片段,体会文字温度 1. 聚焦片段:选取《药寮》中桑桑与温幼菊对话的片段(“别怕……”),全班齐读。 2. 问题探究: - 温幼菊的话为什么能让桑桑不怕生病?(引导学生关注“陪伴与鼓励的力量”) - 你遇到困难时,有没有像温幼菊这样的人帮助你?(结合生活实际,深化情感共鸣) 3. 角色朗读:邀请2名学生分读桑桑和温幼菊的对话,体会人物语气中的脆弱与坚定。 (四)总结与拓展 1. 主题升华:教师总结“《草房子》里的成长,是面对缺陷不逃避,面对困难不退缩,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必修课”。 2. 阅读拓展: - 推荐同类书籍:《城南旧事》《青铜葵花》。 - 布置小任务:写下“我的成长小事”(150字左右,记录一次克服困难的经历),下次课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