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递进作业帮扶学生创造 《画声音》是一堂内容比较抽象的美术课。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见到一滴水痕,闻到一种气味,听到一些声音,引发无数的猜想,并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图画。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这一特点不怎么明显。那是因为学生的色、听联觉也就是感知觉还没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本课对于学生来说又是新奇的,怎样让音变形、让无形变有形,教师不仅要设计好如何逐步深入的引导,还要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和想法都细心倾听,加以肯定和赞扬,让儿童产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参与感。 我在课堂上根据学生逐步认知,作业设计层层递进,第一次作业:试一试,用点、线、形帮助来画出声音;第二次作业:试一试,选择合适的颜色画出声音。当学生经过两次试画,感受了用点、线、形和合适的颜色画出声音后,看着一张张充满童稚的脸,我亲切的说道:“生活中有那么多声音,可简单的点、线该怎样对丰富的声音进行合理的表现呢?”教师接下来介绍学生画的《爸爸的呼噜声》的作画过程,“这张图画是我校学生赵嘉熙画的《爸爸的呼噜声》,老师来模仿她的创作过程。赵嘉熙边画边说:‘我爸爸的呼噜声闷闷的,呼噜声很有节奏,所以我选用了土黄色,用折线来画有节奏的呼噜声,爸爸的呼噜声有时低,有时高,这样的声音真烦人,我就咳嗽了两声,还真灵,他的呼噜声真的慢慢地变轻了,所以我把折线变成小点子来表现声音越来越轻了’……”在我耐心的自说自画的解说后,我再用媒体播放火车由快到慢、由近而远的声音,感受同一声音的快慢的变化,提醒学生画声音的变化:点、线、形不仅种类可以不同,排列的方向也可以不同,然后进行第三次作业:画出火车声的变化。第四次作业由扶到放,要求用特殊的方法画出声音,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创作。最后。学生《画声音》的作品精彩呈现出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介绍自己的抽象画作品。“我会画声音了!”“我会画抽象画了!”这恐怕是沉浸在兴奋之中的学生们的共同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