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校园之星 五彩活动 板报之窗 活动课程 计划总结 红领巾新闻 辅导员天地 论文案例 网站首页
板报之窗 更多>>
清明追思 缅怀先烈(六2第…04-28
开学啦(六2第一期)04-28
五(2)中队第二期黑板报…03-31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3-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30
第二期黑板报:清明缅怀先…03-27
清明追思英烈志(四1中队…03-0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2-24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2-24
活动课程 更多>>
《走向海洋,珍爱生命之水…06-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6-2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6-1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5-3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5-29
《法律与我们同行》主题班…05-28
《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04-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4-27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二…04-27
《我读书,我快乐》主题班…03-28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三…03-28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专题网站>>少先队>>五彩活动>>“追寻光中足迹 ,争做有根少年”联合主题中队活动(方案)
“追寻光中足迹 ,争做有根少年”联合主题中队活动(方案)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05日     点击次数:     作者:金云霞      来源:原创

“追寻光中足迹 ,争做有根少年”联合主题中队活动

武进区漕桥小学  五(1)、五(2)中队

辅导员:金云霞、王小燕

活动目标:

1、通过追寻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足迹开展“争当有根少年”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鼓励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要求队员们收集有根少年的材料,更坚定地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一、整队部分

中队长: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汇报人数。

小队长: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小队长汇报:立正(转身跑到中队长面前互相敬礼,报告)报告中队长:我们XX小队应到XX人,实到XX人,没有缺席,报告完毕。(跑回原位)稍息!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

中队长:全体立正!(跑到中队辅导员面前互相敬礼,报告)报告辅导员老师,五1五2中队应到84人,实到84人,没有缺席。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追寻光中足迹 ,争做有根少年”的联合主题中队活动,请您批准并参加我们的活动。报告完毕。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批准并参加你们的活动,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中队长:出旗,敬礼;

中队长:唱队歌;

中队长:全体请坐。

中队长讲话:队员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联合主题中队活动。通过追寻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的足迹开展“争当有根少年”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帮助大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队员们积极参与,踊跃展示。

中队长:有请主持人登场

二、活动过程

甲:火红的队旗飘起来

乙:欢乐的歌儿唱起来

甲:我们在队旗下成长进步

乙:感受着老师无比的关怀

甲:新一代的少先队员

乙: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

甲:鲜艳的红领巾,时刻提醒我们要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行动

乙:五12中队“追寻光中足迹 ,争做有根少年”联合主题中队活动

合:现在开始。

第一篇章  追寻光中足迹

甲:我们是新世纪的花朵,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全体:是我们可爱的祖国,是我们亲爱的党。

乙:有这样一位先辈,他身在异乡,却心系祖国。队员们,认识吗?

全体他是余光中爷爷。

:那谁了解余爷爷呢

指名1: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很多人是通过《乡愁》才知道余光中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笔下的乡愁就是常州漕桥。

了解得真多,给你点赞!

甲:还有谁想补充?

指名2:我从网络上知道:2002 年 4 月,余爷爷曾携夫人回到漕桥小学,为学校题词,还给我们的队员讲:2003年10月,心系家乡的余爷爷再次回到常州与亲人相聚,亲临母校漕桥小学异地新建工地,并为新校题写校名,找寻梦中故乡和母校的点点滴滴。

甲:了解得真细,也给你点个赞!

甲:鸿鹄远志千万里,未忘当年卧槽时

乙:亲爱的校友啊,无论你有多远,漕小总是你心中永远的牵挂。

甲:漕小知名校友余光中老先生是台湾著名诗人,

乙:他的诗歌《乡愁》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他说

甲:我的江南是以常州为典型,更是以漕桥为焦点的。我的《乡愁》一诗里,邮票与船票的另一端,袅袅牵动我年轻心灵的正是永恒的常州母亲、常州新娘。

乙:这里,是余老的妻乡

甲:这里,也是他的母乡

这里,更是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甲:请欣赏诗朗诵《梦里故乡》

甲:2017年12月14日余爷爷病逝,享年89岁。

乙:消息传来,漕小师生深感悲痛,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哀思,以此悼念余光中——漕桥小学的校友!让我们回到那沉痛的一刻《新闻视频》

:愿老先生一路走好

乙:余光中老先生虽然已经离世,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的挚爱,深深感染着我们。

甲:我们要像他一样,爱家爱国。

乙:我相信,少年强则国强,

甲:只要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付出艰辛的努力

乙:祖国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强大。

 

第二篇章  争做“有根”少年

甲:祖国在飞速发展,我们少先队员该为祖国做点什么呢?

乙: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就落在了我们身上,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长大才能担负起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呢? 

乙:请你说

指名1:从每一天的努力做起,像余光中爷爷一样,爱家爱国,向着自己远大的理想迈进。

乙:你是从树立远大理想方面说的,嗯,说得有道理。

:请你说

指名2:从爱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养成优良的品德。  

甲:你是从养成良好的品德方面来说,嗯,说得很好。

乙:再请你来说一说

指名3:从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参加好每一次实践活动做起,培养过硬的本领。  

乙:你是从培养技能方面说的,嗯,说得很棒。

:好,你也想说,那就请你说

指名4:从认真参加每一次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克服每一个困难做起,锻炼强健的体魄。 

乙:你是从锻炼强健的体魄方面说的,相信你一定做到了。

甲:队员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这不正是体现了我们漕小全体师生秉承的“养根”校训吗!作为漕小学生,我们意气风发,努力拼搏,争当“有根少年”。

乙:队员们,还记得我们的“五根少年”吗?

全体:记得!

乙:让我们大声说出来吧。

全体:养身心健康之根,争当“阳光少年”;养良好习惯之根,争当“雅行少年”;养特长发展之根,争当“才艺少年”;养优秀品德之根,争当“美德少年”;养基本技能之根,争当“智慧少年”。

甲:下面请听他们的故事——(宣讲2位有根少年事迹)

甲:谢谢两位宣讲员的深情演讲。

乙:我们漕小校园里涌现出了一批批有根少年,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甲: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乙:少年胜于国,则国胜于国。

甲:我们青春正茂,我们风华正盛,我们拥有着追随党的信念。 

乙:我们斗志昂扬,我们奋发向上 我们拥有着追随党的激情

甲:请欣赏好声音《西湖春晓》

乙:听完了优美的歌曲,我们心怀感恩,在党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甲:开学初,我们还招募了武术爱好者,每天课间开始了艰苦的训练,还记得吧?我们的队员学得可好了,他们今天想用武术形式向大家汇报汇报,大家欢迎。

甲:武术表演很精彩,展示了漕小阳光少年的风貌。我知道我们的才艺少年一定不甘示弱,这不他们来了。请欣赏拉丁舞

 

第三篇章  放飞中国梦想

 

甲:听说我们五年级联合中队活动中,许多大哥哥大姐姐展示了才艺,我校舞蹈队的队员自告奋勇,也想借我们的舞台来表演表演。

乙: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学校大舞台,就要大家来表演呀!快快有小弟弟小妹妹们上场。

甲:请欣赏舞蹈《那年花开》

甲:武术的刚强,舞蹈的柔美。

乙:我们就是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性风骨

甲:要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柔性品德。

合:因为我们知道:刚柔相济,始可有成。

甲:队员们,我们有没有信心追寻余光中爷爷的足迹,做一个刚柔相济的少年,现在为校争光,将来为国争光?!

全体:有!

乙:请队员们用亲笔签名证明你们的决心!请观摩老师用您的签名,为我们作证

甲:先请台上队员们签名

乙:现在请台下队员和观摩老师上台签名

甲: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余光中爷爷的教诲下,我们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下面有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队员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五1五2联合主题中队活动,在大家的认真准备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活动中队员们很好地展现了我们漕小人的风采。老师真心希望,每个队员都能像余光中老先生一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老师也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每个队员一定会越走越坚强,勇敢、自信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衷心祝愿:今天我们稚嫩的小雏鹰 ,明天,成为展翅高飞的雄鹰!

中队长:全体起立,呼号。

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队员: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敬礼……礼毕。

中队长:我宣布,1五2中队“追寻光中足迹 ,争做有根少年”主题中队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漕桥镇振兴东路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